嫦娥工程二期计划―落月探测
发布时间: | 来源: | 【 大 中 小 】 | 【打印】 【关闭】
来源:人民网科技
在人类进行的月球与深空探测活动中,环绕探测、软着陆探测和巡视勘察是最主要的探测手段,软着陆更是踏上另一个星球进行实地科学探测的第一步,从获取探测数据的直接性和丰富性的角度来看,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是其它探测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在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1、工程概要 探月工程二期将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的软着陆,使我国掌握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领域的核心技术,获得月球及地月空间的科学数据,取得一批原创性的科学成果,催生一批边缘和交叉学科的出现与发展;建立较为完备的月球探测工程系统和相关基础设施,提升我国深空探测的系统集成能力,实现航天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研制适应复杂月面环境的新型探测器,带动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促进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2、任务目标 工程目标:
(1)突破月球软着陆、自动巡视勘察、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包括地月飞行轨道设计技术、月球软着陆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着陆缓冲技术、自动巡视勘察技术、遥操作和遥分析技术、地面大口径深空测控天线技术、月面特殊环境下探测器的热控与电源技术等。太空美术――月球着陆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 (2)研制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和月面巡视探测器,建立地面深空站,获得包括运载火箭、探测器、深空站等在内的功能模块,具备月球软着陆探测的基本能力。包括月球软着陆器、月面巡视探测器以及相关的科学探测仪器等,地面大口径深空测控站,运载火箭、发射场、地面应用系统等。 (3)建立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基本体系,为后续工程服务。包括管理、设计、制造、地面试验验证设施、在轨运行控制以及人才队伍等,推动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持续发展。 科学目标:
(1)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获取月壳浅层物质与物质结构特性的数据也是国际月球探测与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月球本身的构造运动在31亿年前就基本结束,因此,获取月球表面地质构造信息,开展月球早期构造活动的系统研究,对月球乃至整个太阳系类地行星早期的构造演化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太空美术──月球着陆器与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执行探测任务 (2)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月球蕴含丰富的可利用矿产和能源资源,特别是月壤中蕴含着地球上无法企及的大量核聚变燃料氦-3,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是人类月球探测的源动力之一,间接或直接关系到将来月球基地的选址以和建设方案的选择; (3)月球内部结构研究:月球内部的活动性和内部结构不但体现月球目前的状态,还记录着其形成和演化历史的信息,月球内部结构探测不仅可以使人类清楚认识月球的状态、结构和组成,而且为了解月球的起源和演化历史提供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 (4)日-地-月空间环境探测:了解月表太阳风、太阳耀斑和银河宇宙线高能粒子和低能离子的通量和变化规律是任何月球探测工程的常规项目,不但在科学研究上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对月球探测器乃至人类在月面上的活动的适应性分析有重要意义。 由于地球等离子层的尺度达到十几个地球半径,绕地球运行的卫星无法观测全貌,利用月基探测平台,开展对地球空间等离子体层极紫外成像探测,从整体上观测太阳活动和地磁扰动对地球空间等离子层极紫外辐射的影响,对提高我国空间环境监测和预报能力也有重要价值,将是二期工程中科学目标的一大亮点 (5)月基光学天文观测:在月球上进行光学天文观测在国内外天文学研究领域中尚属空白。月基天文观测不但与常规的地面观测相比优势突出,与一般的空间观测(空间望远镜和天文卫星)相比,仍然具有连续监测时间长、望远镜姿态控制容易、所需的地面站数量少等显著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