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所庆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西光记忆-我与西光所的故事7】马清波:推陈出新 无悔人生

发布时间: 2022-06-14

  作者图,原器材科副研究员

初识西光所

   1958年,在大跃进的高潮中,中科院陕西分院在多个大学里成立了研究所,在边家村设立了研究区,到1962年研究区南院的621楼(又称化学楼)主体已完成,但水、电、暖尚未安装,301楼还只有地下室的残垣断壁。北院生活区有东一楼、西一楼、二号楼、三号楼,还有个大礼堂和食堂。这里集中有陕西分院的原子能所、半导体所、计算所、化学所、电子所、机械所、机械加工厂等十多个单位,各单位从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整个生活区没有统一管理,所以就形成了"远看科学院,近看垃圾站"的状况。

  1962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研究区经过调整合并为西安光机所(陕师大的光学所也合并过来)、计算机所、盐湖所三个所。后盐湖所迁至西宁,边家村研究区就剩下光机所和计算机所。

  光机所成立后,在龚祖同所长和苏景一书记的领导下,首先加紧把621楼改造好,尽快建起各类实验室,以便开展工作。经近一年的努力,六个研究室相继建成並开展了工作。在实验室建设的同时,也進行了环境的整治,我們乘坐所里的卡车到苗圃挖树苗,修路植树,美化环境,这就使研究区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了“远看科学院,近看像花园”。

器材管理

  建所时我被分配到器材科,由于合所前各所都沒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每年购买器材也沒有明确的使用目标,只是为把院里拨的器材经费花完,所以大部分器材都沒有开箱,也沒有账目,想找个器材很难。当研究室都搬到621楼以后,就把东一楼一层作为器材库房。当时沒有货架、储柜,各类仪器设备材料依然无法摆放。经请示,所里决定让我们定做储柜、货架。我设计了几种适合我们用的货架与储柜,由西安缝纫机台板厂加工。当做好的120个柜子与货架拉回来摆放好后,我们对所有器材逐个分门别类地造冊登記上架,63年分来的大学生有几个也在器材科帮忙,经近一年的努力,全所器材做到了排放整齐,账物卡相符,1965年迎来了全院器材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为我所赢得了荣誉。

  研究室在做实验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临时缺某种材料,库房沒有,市面也买不到,这就需要到外单位求援,主要求援对象就是西安的各个军工厂。为工作方便,1966年我建议所里买一部摩托車,当订的幸福摩托车到货后,科里让我考了驾照,除了器材科用以外,很多人图新鲜都坐过我驾驶的摩托车。

农场趣事

  1969年,所里根据中央关于战备的要求,需要疏散一部分仪器设备。省市各单位为了战备疏散的需要都在建立农场。我所也由革委会副主任李玉文负责这项工作,因为我有摩托车驾照,李玉文就和我出去寻找地方,我们开着摩托车先到眉县,县上说可用的地方都分配完了,第二天跨越渭河奔向岐山县,岐山是李玉文的老家,可找关系疏通,所以很快就给我们安排了人去看地方。我骑摩托车带着两个人在崎岖的山路上走了30多公里,最后到了曹家沟。这里道路还可以,卡车可以进来。我们就把这里作为仪器设备的疏散点。农场还要往山里走10多里路翻过一座叫北斗坡的山才能到,那就是南木川。

  1970年春节过后,由李佑国与和焕来等一批同志先到农场进行安顿。我是春节后第二批去的,我们乘卡车到曹家沟,然后背上行李提着脸盆向农场进发,当走到北斗坡就已经筋疲力竭了,看着这陡峭崎岖的山路真是望而生畏,背着行李每走十来米就得停下休息一下,等到南木川棉衣已被汗水浸透了。

  农场有10多间房子,先期到达的同志已经给我们盘好了大炕,一个炕可以睡七八个人。烧柴,门前山上可以砍,吃水,门前河里可以挑。由于山里还没有开冻,我们也做不了什么事情,每天就砍一点柴,没事就踏着雪在山里转。

  一天有人说下雪天不干活,可以去麟游背些豆腐改善生活。因为雪深,问谁有长筒胶鞋以便路上好走,当时只有我和黃光远有,于是决定派我俩去。第二天,食堂給我们俩每人烙了七八个饼,我们背上背娄就出发了。我俩沿着小河順着山路前行,中间有一段在修路,把原先的小路埋没了,只能踏着雪在乱石堆里穿行,30多里路走了四五个小时。到豆腐房我们订好了豆腐,就去了麟游县城转悠。下午回来,豆腐还在锅里,热心的主人给我们每人盛了一老碗老豆腐,虽然沒有调料,但那浓浓的豆香味已沁人心脾,一碗老豆腐下肚,我俩倍感满足。太阳快下山的时候豆腐才做好。每块豆腐有三十五六斤重,老黃想背三块,我觉得路远又难走,最后我们每人裝了两块豆腐,加上背篓行李也有小百斤了。我俩迎着晚霞,踏着泥泞的山路出发了。路太难走,当我俩爬到坡上时,天已完全黑了,好在那里有几孔窑洞,其中一个还亮着火光,我们上前看到几个年轻人在烤火,询问可否借宿,他们说沒有地方了,让我们到隔壁窑洞看看。隔壁窑洞里没上门也没有灯,我们拿手电往里面照了照,炕上躺了一个老头,盖了一床薄薄的小褥子躺在光蓆上。我摸着炕冰凉,怎么办?无可奈何,我们只有在这冰凉的光蓆上将就一晚。老黄用他的棉衣裹着我的脚,我用我的棉衣裹着他的脚,两人对脚相依而眠。为了趁清晨路上冻好走,天微亮我俩就出发了。开始我俩走一二里路才靠着路边休息一下,到后来几十步就得缓一下。汗水已经把棉衣湿透了,走到中午,带的饼已全部吃光,渴了就砸开路旁小河的冰,捧几口水喝喝。直到下午五点多才走回农场,同志们热切地欢迎我们归来,李佑国给我俩做了一脸盆的面条,我俩都吃光了。这就是我和黄光远麟游背豆腐的经历。

  农场开荒种地的地方在小庙,离南木川有二里多路,那里住了一户甘肃人,开春后回老家了。有八九只鸡、三只羊都转让给我们了,场里就派我去那里放羊看鸡,每天回到南木川吃饭。春天,听说有几家老乡家的母鸡要抱窝,他们自己又不想孵小鸡,我建议场里买回来我来孵小鸡,最后买了五只抱窝母鸡,我放了五十多枚鸡蛋,全部孵化出来了,这五群母子在院里穿梭,实在热闹可爱。它们长到半大时,我又修了一个大些的鸡窝。后来我回所休假,由田志俊临时在那里看鸡放羊,一天,老鼠把鸡窝和炕打通了,他也不知道,晚上照常烧炕,第二天打开鸡窝门,只出来了十几只鸡,伸头一看鸡窝里面的鸡都不动了,从里掏出二十多只熏死的鸡。中午去吃饭,田志俊提着二十多只被熏死的鸡站在大家面前低着头说,我有罪,昨晚把鸡熏死了。因为有鸡吃,大家反倒乐了。

  南木川有一对狼,常在附近转悠,也伤过老乡的家畜。一天我把羊栓在门前小河边,和当地老乡聊天,忽然他说:老马老马快看,狼,狼,我扭头一看,两只狼已经走到了羊跟前,我操起锄头就去赶狼,狼似乎不怕我,一直到我离它两个两三米时才慢悠悠离开几步,然后又停下,再撵一下,它就再退几步,直到把它两撵出四五十米,才慢悠悠离去。还有一次是羊早上吃草过猛,一只羊喉咙里卡了一团草,呼吸只能进气不能出气,一会功夫肚子憋的像鼓一样,我和杨国俊想办法抢救也没有救过来,这又给大家改善了一顿。后来我放羊时逮了一只獾,也大给家添了口福。

  在小庙,有一天我看到许多蜜蜂在房前飞来飞去,不知是怎么回事,我请教了当地的杨老汉,他说是蜜蜂踩窝,就是分出来的蜂王要带着自己的子民安新家。他教我怎样收蜂,并找了一个带盖的树枝编的筐给我,叫我回去把里面用泥巴胡上,再洒上蜂蜜水或白糖水,盖上留一个小洞,我按杨老汉说的做了,把筐固定到外面墙上。第二天早早就有许多蜜蜂飞来了,到九点多看到一大群蜂像云一样飘了过来,在房前盘旋,中央有像篮球大小的一团蜂;许多蜂不停地在我挂的筐前飞来飞去,一部分已经爬了进去,这样持续了十多分钟后,见篮球大小的蜂团一下落到了筐上,不大功夫就全部进去了,我成功收了一窝蜜蜂。后来又请卫順根做了一个正规蜂箱,把这窝蜂安顿了进去。

高速摄影机小批量生产项目

  1975年下半年,邓小平同志主持国务院工作,刘华清主持科学院工作。国家为了保证重点项目建设,就单列项目,科学院就有云南天文台,兰州重粒子加速器,陕西天文台和西安光机所的高速摄影机小批量生产车间等。当时我负责设备管理,上报了各类机械加工设备117台,光学加工设备38台。院里和国家成套总局亲自到所考察,后来所里接到院里和国家成套总局联合来文,称我所机械设备核减为85台,我后来想:不是一直在强调设备利用率吗?我们现有设备的利用率是多少,按照这个思路我对三年的车间工时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计算统计分析,结果是各类机床利用率差别很大,不同车床利用率是60%~80%,磨床只有15%。我又把年产20台高速摄影机的工时套进去,117台机床还显得不够。我把这些计算过程与数据向院里设备处做了汇报。后来我所订购的117台设备一台也没有少。

  1976年上半年的一天我到工厂去,路上看到建筑工人在北边(现16号楼位置)钻探,好奇地问这里盖啥,有人说是盖五车间,我有些不理解,五车间原来不是确定在二车间南面么,怎么会在这里动工呢!后来了解到是征地一直没有征下来,再不想办法开工,今年拨的基建经费到年底院里就会收回,所以就请设计院按照所里现有地方重新设计图纸,在这里开工了。于是我主动请缨去征地。因为我们是国家项目,征地的理由很充分,我和张春风前后在土地局、白庙村跑了一个月,顺利把地征了下来,这才有了后来的五车间以及现在的19号楼、20号楼的位置。

学习与推广计算机应用

  1979年根据二室(光学设计室)提的要求,我向院里写了申请购买计算机的报告,院里给我所订购了一台当时上海生产的大型计算机,全套下来要九百多万元,这可是我所两年的经费拨款数。这次由院里另拨专款购买。器材科的任务是帮助装修房子、安装空调并参加验收工作。这台计算机还是用的是分立元件,由20个1.2米宽、60公分厚、2米高的柜子组成,打印机像一架钢琴那么大。计算机语言是自己改编的,用的是拼音字母。从这时我开始接触计算机,并开始学习了计算机语言。1980年我所又从香港订购了一台小型计算机,1981年安装使用,这台机子有两套显示器和键盘,可以两人同时工作,使用Basic语言。由于我已经接触过计算机,这次通过验收很快就入門了。那时计算机管理很时髦,我就想如何利用计算机管理设备,并着手开始编写设备管理程序,1982年底我把全所设备都输入到计算机并打印出来,从计算机可以检索设备的地点、使用人等信息。1983年院设备处来所检查器材工作,看到我所设备的计算机管理情况,称这是院里第一个用计算机管理器材的样板。1984年5月在西宁举办的中科院西北微型机应用交流会上我也作了应用报告。

  自从自学了计算机应用,深有感触,希望更多人能学习应用计算机,当时西安还没有一家计算机学习班,在陕西省计算机公司、陕西省科学技术服务处的支持下,我在所里组织举办了一期计算机学习班,所里有十四五个人,所外有十六七个人,历时一个月圆满结束。这是当时西安第一个计算机学习班。还请卢谨胜写了一个报道登在陕西日报上。

改装实验室

  1989年陈果夫在英国创下了超短激光脉冲新的世界纪录,回国后我所申请了微微秒超短激光脉冲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报送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材料时,科研处有一台四通打印机,由于我对计算机熟悉,很快就掌握了,陈果夫他们写的申请材料都由我来打印复印装订。后来侯洵所长在全所大会上提到我所报送的重点实验室申请材料,在院里评比中荣获第一名,从编辑、排版、装订都得了100分,为我所争得了荣誉。

  1990年所里让我负责实验室改造项目,没有图纸怎么改造?我就征求各实验室使用人的意见,协调施工队按他们要求做。在交工使用后大家都很满意。在院里验收时我所实验室建设被评为二等奖。

  301楼地下室经常遭水灾,下水管及雨水管道设计有问题,我对管道重新布局改造,彻底解决了排水不畅的问题。在二车间改造中重点要解决112防震测试台的问题,就是在友谊路上过一辆汽车对测试影响都很大。因此测试台要屏蔽外界的震动干扰。我设计在车间挖了一个三米见方四米深的坑。下面填了一米厚的沙子,上面做了一个2.5米ⅹ2.5米ⅹ3米的水泥墩,周围留25公分的空隙。后来112任务组在此平台上调试感觉良好,没有感到外界震动干扰,完全符合他们的要求,以后基地的使用单位也按此做了测试基座。

  西安光机所走过了一个甲子的岁月,从建所时的100多人,一座研究楼发展到今天确实不易。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看当前的成就,回忆走过的路程,感到无比欣慰。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