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主站
2025年

空间光学技术研究室第二党支部学生党员小分队赴包头国家高分辨遥感综合定标场工作

发布时间:2025-09-28    来源:    

时间飞逝,GC-2相机分系统距离发射的时间越来越近。当大部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GC-2相机分系统的如期发射做最后冲刺的时候,还有一支小分队也同时在包头外场并行开展着支撑保障工作。

为了给GC-2相机分系统未来的在轨测试提供第一手精确的夜间亮度数据,空间光学技术研究室第二党支部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发展对象以及积极分子的积极性,成立了由马臣臣、蒋泽、张稼昊、戴宏四位同学组成的包头外场试验小分队。小分队得到了赵惠、潘越、张希铭、蔡瑞环等多位老师的帮助指导,在完成了包括配件采购、工装加工、远程软件部署、设备自测试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小分队2025年9月下旬赶赴内蒙古包头国家高分辨遥感综合定标场,执行自研微光辐亮度计的外场安装、调试以及关键数据采集任务,以实际行动保障GC-2项目任务。

定标场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荒漠地带,地势平坦、远离光污染,是开展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定标的理想区域。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团队在包头采购了线管、帐篷、防雨布等必要物资后,经批准租用越野车前往。9月20日上午,从市区出发,途经70公里山路和戈壁路段,路面狭窄、弯道较多,途中还遇到放牧牛羊和频繁通行的重载车辆,行车条件复杂,历时约三小时抵达定标场。下车后,小分队立即展开工作,首先进行设备电连接测试,确认现场电力与网络满足远程运行要求。

随后,团队紧锣密鼓开展野外环境适应性搭建。针对当地多风少雨、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他们反复优化帐篷与设备布局,采用深埋固定杆、四周填石、中心配重等方式增强稳定性,同时铺设防潮垫、设置防汛消防带,兼顾防风、防潮和防鼠需求。设备连接过程中,将控制电脑、供电电源等地面检测设备通过穿管保护的线缆与微光辐亮度计连接,减少杂散光干扰;使用黑色防雨布对设备整体进行遮光防护,并用扎带固定,避免外界光线影响测试环境。Wi-Fi天线外引并可靠固定,确保远程通信链路稳定。各项工作环环相扣,连续奋战直至深夜才完成全部调试,返回酒店时已过凌晨两点,而全体成员全天仅靠一顿早餐支撑。

任务过程中,队员们也收获了深刻的体会。马臣臣说,第一次在荒漠里搭设备、抗大风,真正体会到一线科研的不易。蒋泽表示,看到设备稳定传回数据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值得。张稼昊感慨道,把实验室里的成果搬到野外,经受真实环境的考验,这才是科研落地的过程。

此次任务既是对设备性能的检验,也是对团队野外作业能力的考验。在荒漠环境中,科研人员克服交通不便、气候多变等困难,有序完成设备安装、供电调试、防风加固和信号联调等工作,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团队协作默契,注重细节,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空间光学技术研究室第二党支部科研人员始终聚焦国家需求,坚持科研工作扎根一线。通过任务实践,学生党员同志进一步积累了现场经验,提升了工程能力,将为服务GC-2相机分系统胜利完成在轨测试任务提供有力的支撑。

工作现场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陕ICP备05007611号-1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新型工业园信息大道17号 邮编:710119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