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2相机分系统是我所重返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领域的机遇性项目,与之配套的载荷紧耦合插件集则是决定未来图像数据使用效能的“最后一公里”。
在GC-2相机分系统团队配合卫星总体开展发射前准备工作的同时,载荷紧耦合插件集的研制团队同样在夜以继日地冲刺。面对首次开展载荷紧耦合插件集研制的重要任务,面临不能辜负用户高度信任的巨大压力,自2024年10月启动以来,研制团队依托已有基础经过近1年包括原型算法优化、算法脚本工程化、模拟测试环境部署以及用户环境测试部署等在内的一系列工作后,终于在2025年9月底完成了在用户端使用环境的部署并且具备了验收测试条件。
过去这一年的历程可以说既是一次“零基础启动”的技术攻坚征程,也是一次团队拼搏奋斗精神与战斗力的集中锤炼,尤其是特别研究助理青年党员同志、学生党员积极分子与发展对象的表现可圈可点。
首战攻坚:从零开始,迎难而上
2025年6月中旬,研制团队迎来了第一个关键节点——在模拟测试环境中进行部署与测试。作为插件集部署与测试的核心骨干苏银强同志带领包括蒋泽、戴宏、李邵炜、王帅以及外协单位在内的团队核心成员顽强顶住从零基础开始的压力,开始了为期近20天的首轮部署与测试。
尽管前期做了大量调研和模拟部署,但部署与测试的复杂性及难度依然超出预期。意外在第一天就不期而至——一次失误操作导致服务器系统崩溃。面对突发状况,团队迅速调整心态,承认自身研制经验的不足,在虚心向抓总集成单位及用户请教的同时,也进一步坚定了“在干中学”的决心。
团队白天在机房摸索实践、协调外协单位测试,晚上回到酒店复盘总结、查漏补缺,讨论、编码与测试常常进行到凌晨,随后清晨很快又投入新一天的战斗。在持续不断地努力下,第一轮在模拟环境中的部署与测试圆满完成,既锻炼队伍,也为后续研制与测试部署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开展测试工作
再战奋进:团队协作,攻坚克难
2025年7月底,载荷紧耦合插件集在完成星地对接测试,并进行了适应性优化的基础上,从8月25日开始,苏银强带领团队启动了载荷紧耦合插件集在用户使用终端环境中的部署与测试工作。在苏银强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迅速进入状态,在兄弟部门冯向鹏同志的指导下,在辐射定标主要成员杨明洋的协助下,团队全体全身心投入载荷紧耦合插件集的部署与测试工作。
团队夜以继日地奋战——白天调试软件,晚上优化代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软件终于在用户服务器上稳定运行。然而,接下来的对接工作又遇到了新的挑战——甲方对接同事由于对业务不熟悉,导致进度缓慢。苏银强一边耐心指导,一边持续优化代码,展现了出色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这样的状态持续了近一周。
2025年9月初,抓总集成单位更换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并且针对此前对接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改进更新,工作进度大幅提升。为了让程序稳定运行,团队同样夜以继日开展工作,白天测试,晚上修改代码、适配环境,这样的奋斗一直持续到9月底,在近3个月的奋战过程中,团队成员克服各种困难坚守北京来保障插件集的研制,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苏银强同志基本上放弃了节假日才使插件集9月底基本上具备了测试状态,充分体现了开发团队面临挑战时的顽强拼搏精神。
心灵感悟,砥砺前行
目前,载荷紧耦合插件集已经进入最后的调试与测试阶段,回顾过去的这段时间,包括外协单位在内的团队核心成员都感慨良多。
项目副总师、党支部书记、研究员赵惠:“这次任务展现了我们支部青年党员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大家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挑战面前敢担当,体现了党员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
项目骨干、特别研究助理苏银强:“从零开始的过程虽然艰辛,但团队的坚持和协作让我们克服了一个个困难,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干中学’的力量。”
博士生蒋泽“第一次参与如此重要的项目,从手足无措到顺利完成任务,我不仅学到了技术,更学会了在压力下成长。”
博士生李绍玮:“团队成员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了我,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这段经历将是我科研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外协单位同志:“能与优秀的团队并肩作战,我们深感荣幸。航天事业的进步靠的就是这样一次次的攻坚克难与团结协作。”
以支部为堡垒,向新征程进发
时间飞逝,GC-2相机分系统项目即将迎来大考,载荷紧耦合插件集的功能与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将成为GC-2相机分系统在轨交付满意答卷的关键一环。团队全体在开发与部署测试过程中展现出了青年共产党员迎难而上、团结协作的优良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展望未来,空间光学技术研究室第二党支部将继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航天精神为指引,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持续砥砺前行,为我国的航天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空间室第二党支部 供稿)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