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所庆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西光记忆-我与西光所的故事23】李长生:我和光学车间的二三事

发布时间: 2022-08-26

作者图  

   1971年初我支援三线建设、由昆明298厂调到山西541工程,晋原光学仪器厂。因林彪事件的发生,541工程全线停建。一九七八年国庆前夕我举家由山西调入西安光机所,到所报到后,我要求分配到研制工厂“光学车间”。因我在原单位一直从事光学冷加工非标机床设计与制造。到岗后,受到车间领导和师傅们的热情接待,大家嘘寒问暖,帮助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如:住房、孩子上学等,令我解除了后顾之忧。 

  为了改善光学冷加工和精密机床的使用环境,所里为工厂建造了一栋光学精密大楼(现已拆除)。很巧,这栋大楼在我报到上班之前就已交付,但迟迟无法使用,因在建楼时没有设计电梯,使车间的光学冷加工机床都无法从地下室搬到新楼二三楼,定好的搬迁日期一天天的接近,车间领导心急如焚,这时给我下达了半年内设计安装一台简易电梯供搬迁使用的任务,同时要求电梯绝对安全,我正式接到任务后,马不停蹄地抓紧一切时间,丈量工地井道、定购材料、设计出图,走访老同志,落实施工人员。这时我打听到工厂一车间有位焊工陈顺乾师傅,他年轻技术好也有经验,我就找他一起商量加工安装等问题,请他对设计图纸提出宝贵的意见。在大家不辞辛苦的努力下,在保证电梯使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最终赶在了七九年九月初,交付使用。紧接着在党支部书记朱策的动员下,在车间主任杨志德以及石恒志同志的精心组织下,全车间职工拧成一股绳,不计个人得失,听从指挥,仅用了二十天的时间,就将地下室所有光学冷加工设备,安全顺利地搬迁至光学精密大楼的二三层上,为国庆后的恢复生产交了一个合格的答卷! 

  七九年九月二十八日,车间的搬迁任务刚刚进入尾声,我就接到前往浙江大学光仪系参加“环形抛光机”的联合设计任务,这项任务是第一机械工业部仪表局下达给浙江大学的国家重点项目的阶段配套项目。当时车间主任杨志德给我交待了这项任务的重要性和难度,过了国庆后我就踏上了前往浙大光仪系的行程,到校后受到了光仪系主任曹天宁教授的热情接待。 

  两天后浙江大学组织召开了由校光仪系,校办工厂技术科,西安光机所等多方人员参加的技术交底会,会上同时宣布由浙大工厂技术科王彪胤同志和西安光机所的李长生同志组成该任务的设计组,完成调研和图纸设计任务。根据设计工作的需要,我俩人十月十五日就出发前往上海光机所、成都光电所进行了为期十三天的学习和调研,于十月二十八日回到了西安光机所,在我所完成了该环抛机的全套设计任务。为了设计的可靠性、完整性、可行性,我所研制工厂领导组织厂技术科的全体工艺技术人员:史文櫵、凌冲芳、聂文田、胡瑞章、李越、骆永明、张燕蓉、武长明等,聆听了我们做的《RP-1000环形抛光机》设计报告,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1982年试验机器性能及磨大口径样板 

   

  十二月二十五日,天气很冷,已是隆冬季,杭州来的王工程师还是坚持到最后,携图回到了久别的杭州,浙江大学工厂接到图纸后,很快就安排了投产,根据协议,要求浙江大学一九八二年初交付整机三台,光仪系、杭州第一光学仪器厂、西安光机所各一台。

1979年和浙江大学联合研制环抛机,84年通过一机部仪表局鉴定,所报成果获一机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九八二年,上半年我们收到了浙江大学交付的整机,经验收合格后,由石恒志主任带领车间有经验的师傅米西、薛学全、武豫江开展了为期一年之久的工艺实验,他们不怕苦和累,经常加班到深夜、并赶在鉴定会前加工出一块口径∮200的光学平晶,经上海光机所检验,其面形达到 λ/21。这块平晶的加工成功,为一九八四年第一机械工业部,仪表局,在浙江大学举行的《RP-1000环形抛光机》鉴定会,为该机床的成功鉴定奠定了坚实的实物基础。我所参加鉴定会的有:研制工厂姬义,车间主任:杨志德,李长生、米西、李酉青等。该项目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4年,“RP1000型环形抛光机”鉴定会所有人员合影 

1984年,浙江大学召开“RP1000型环形抛光机”鉴定会,浙江大学和西安光机所参加鉴定会人员合影 

  过去的点点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们光机所的新老科学家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各个领域均做出了不可小视的贡献,并仍将为我们祖国的光学事业立于世界之林而努力!奋斗!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