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19-09-10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韩洪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组织开展的“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生动再现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对阐释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很有意义。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80多年前的红军长征,书写下一部壮丽史诗,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熔铸起一座精神丰碑,巍峨屹立、永放光芒;升华为一脉红色文化,流光溢彩、厚重深沉;开启了一条新长征路,领航中国、指引未来。作为历史事件的长征早已定格为一段过往,却又融入新长征的壮阔进程之中,与时俱进,历久弥新。比历史更持久的是精神,比精神更深刻的是文化。“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长征文化的原点是长征历史,支点是长征精神,落点是新长征路。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回首长征,瞻望前途,有助于我们更加自信笃定地铭记来时的路、走好脚下的路、开辟未来的路。

长征开启中国革命新画卷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曾把红军长征与世界史上的其他远征进行比较,认为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也指出,“没有任何比拟能恰如其分地形容长征”,“长征举世无双”。

在我们党和军队的历史上,长征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毛泽东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是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的意义和影响是历史性、全局性、战略性的,突出体现在战略转移、战略转变、战略转折三个方面。长征实现了战略转移,把革命大本营奠基于西北;长征实现了战略转变,推动国内革命战争转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长征实现了战略转折,成为中国革命从之前频犯错误、屡经挫折到此后总体顺遂、高歌迈进的转折点。美国人威廉·莫尔伍德曾形象地说:“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其后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举世无双的奇迹说起。”从长征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坚定选择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从长征出发,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展开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崭新画卷,气势如虹、不可阻挡地走向了最后胜利。

长征精神内涵不断丰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说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那么长征文化的核心毫无疑问就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长征精神主要生成于红军长征时期,又随着历史发展和时代演进内涵不断丰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长征精神在与时俱进中与时代主题和历史使命相契合,为党和军队的事业提供了有力精神支撑。进入新时代,把弘扬长征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奋力走好新长征路,是赓续发扬长征精神的内在要求。

长征精神是宏阔的,也是具象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的一个重要坐标。长征精神并不抽象和空洞,体现在红军战士宁可饿死也要带着去见毛主席的“半截皮带”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体现在红军战士坚持留给群众的“半条被子”中,正如徐解秀老人所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体现在红军战士用生命换来的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火柴”中(这类文艺作品大都是以真实的长征故事为原型而创作的),反映出的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的坚定理想信念,也就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跟到走”(四川方言“跟着走”之意)的朴素而坚定的革命精神。长征精神就是在这一个个具体的故事和细节中得到生动呈现,从而具备了穿透时空、打动人心的力量。

长征精神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长征历史具有世界影响,长征精神则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长征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说:“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新时代讲好中国长征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于塑造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

长征永远在路上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历程,验证了毛泽东当年的科学论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提出的一系列奋斗目标、制定的一系列任务规划,尤其是“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两步走”的设想,都可以看作新长征的具体展开。改革开放以来,“新长征”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代名词。从实现“四化”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再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两步走”到“三步走”再到“两个阶段安排”,新长征路的时代内涵和战略部署经历了一个与时俱进、拓展演变的过程。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他特别强调:“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必须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必须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种敢于战斗、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在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他谆谆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从踏上长征路到建立新中国,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长征永远在路上。红军不怕远征难。纵然前进道路上有逶迤五岭、磅礴乌蒙、金沙水拍、大渡桥横,我们也只管快马加鞭、红旗漫卷、横刀立马、纵横驰奔,始终笃守不到长城非好汉、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决心毅力,必能迎来雄关漫道真如铁、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胜利时刻。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