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介绍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安光机所”)在超快诊断技术领域已经有五十多年的研究历史,是我国超快诊断技术专业科研机构的代表。

  建所之初,龚祖同院士(学部委员)高瞻远瞩,确立了超快诊断技术是西安光机所特色学科的地位,在老一辈超快诊断专家如侯询院士、牛憨笨院士等的发扬和继承下,西安光机所条纹相机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1962年建所至2001年,西安光机所在侯询院士和牛憨笨院士的带领下,以提高时间分辨率为主,提出了大量开创性理论并在实验室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确立了我国在条纹相机技术领域的国际地位。从1966年的第一个高速摄影变象管研制成功到1997年的紫外/可见光皮秒条纹相机研制成功,西安光机所条纹相机技术走过了三十年辉煌的历程。

  2008年开始,在赵卫所长的支持和推动下,研究所整合所内资源,积极向中科院建议,在充分调研、论证及与用户讨论的前提下,经院里批复,成立了超快诊断技术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在中科院重点实验建设经费的支持下,超快诊断技术研制的平台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建成了电真空光电器件设计与制作平台、超快电子学研究与制作平台和超快诊断设备光电性能综合测试与应用研究等,总投入经费2400多万元,为条纹相机的性能提升和用于应用提供了保证。

  2012年,西安光机所承担了 “高性能条纹相机的研制” 国家重大科研装备项目,旨在进一步提高条纹相机的综合功能和性能指标,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实用化条纹相机系统,并形成一定的批量生产能力,满足国家大科学工程和国家重大基础前沿研究不断增长的数量和高性能指标的需求。为更好地推动我国高端超快诊断仪器装备的技术发展,2012年1月,西安光机所成立了条纹相机工程中心。经过五年的艰苦攻关和技术创新,西安光机所创建了国内集设计、生产、检测一体的条纹相机研发基地(总投入约1.1亿元),在条纹相机的性能提升、种类发展、生产标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中心现有职工33人,其中具有副研究员以上职称的有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比例达到45%。开展从材料、器件、系统到应用的全链条研究,具体包括光电发射材料的理论与实验、精密电子调控技术、超快电子学、条纹相机技术、分幅相机技术、光电倍增管技术、固体探测器件技术、微光夜视技术等,涉及的应用包括激光聚变、同步辐射光源、中微子探测、荧光寿命测量等。

  实验室学科方向分为三大主体:电真空超快诊断技术、固体超快诊断技术、粒子探测与核探测技术,两大支撑:超快电子学、电真空器件制作与测试技术,一个拓展:超快诊断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