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7-28日,由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二届生物医学成像新技术新方法青年论坛”在西安豪享来温德姆酒店召开。北京大学程和平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徐涛所长、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赵卫所长为本次会议名誉主席;北京大学孙育杰研究员、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雷鸣研究员、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姚保利研究员为本次会议共同主席。本次会议共邀请安排了30个大会报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多名青年学者家共聚一堂。
8月27日上午,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保利研究员首先致开幕辞,热烈欢迎各位青年学者的到来。接着,北京大学分子医学中心程和平院士综述了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发展现状,展示了“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的总体构想和建设目标,指出了青年科学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后,徐涛所长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规划和筹建情况,从设施定位、科学目标、总体技术框架、选址规划、人才规模、用户需求、国际联盟、预期成果、中长期发展愿景等方面汇报了该设施的工作进展,勾勒出了我国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未来五到十年的宏伟蓝图,并对青年学者们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北京大学孙育杰研究员主持了27日上午的会议。北京大学陈良怡教授以“Fast high-resolution miniature two-photon microscopy for brain imaging in freely-behaving mice”为题,开启了精彩的报告环节。陈良怡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出了新一代高速高分辨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重仅2.2克,可佩戴在小动物头部颅窗上,并获取了小鼠在自由行为过程中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的清晰稳定图像,为脑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研究的推进提供了重要工具。清华大学廖洪恩教授团队利用医学信息立体空间透视融合装置,将原位立体视觉“透视眼”功能应用于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并展示了临床微创诊疗方面的部分应用成果。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杜广华研究员介绍了DNA损伤空间修复的前沿技术和他们所取得的工作成果。清华大学邢宇翔教授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实现对CT图像伪影的抑制,深入探讨了神经网络设计、网络训练、网络优化在CT成像中的应用潜力。北京大学邹鹏教授团队将化学、物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相融合,利用可遗传编码的膜电位荧光探针及相应的光学成像技术,实现了对神经细胞网络电生理活性的研究。
会议休息期间,多位青年学者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做了Poster展示,并和与会代表开展了深入的讨论。
27日下午至28日上午期间共进行了21场精彩报告。其中,复旦大学季敏标教授团队将双向锁放探测技术应用于受激拉曼散射成像过程中,实现了脑肿瘤的无标记活体探测。清华大学马骋教授展示了利用光声计算断层技术进行小鼠全身实时成像的最新成果。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王凯研究员介绍了光场成像技术在自由行为斑马鱼的全脑功能成像中的应用。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雷铭研究员展示了高速彩色三维结构照明显微技术在微小动物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基于DMD器件调制和LED照明的D-SIM技术,强调了其在微小动物精微三维结构成像质量、成像速度、样本制备方面的优势。北京大学刘志博教授介绍了以B-F键为基础的18F通用标记法,推动了PET影像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纪伟研究员团队将三维扫描电镜与单分子定位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相结合,提出了超分辨光电融合成像技术,实现了对生物分子在三维空间的精准定位。浙江大学斯科教授介绍了他们在结构光照明双光子显微成像中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南开大学潘雷霆教授介绍了随机光学重建显微技术在红细胞骨架成像中的应用。最后,西北大学王凯歌教授以他们在远场超分辨微纳流场测量方面的报告结束了本次论坛的所有大会报告。
程和平院士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的成功,并表达了对未来的寄望。各位参会学者也对此次会议大加赞赏,纷纷表示本次会议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高质量平台。
生物医学成像涉及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成像技术研发、成像装备自主研制及产业化、医学影像研究与临床应用等领域,是实施“脑计划”、“精准医学”等重大科研项目的重要手段,是发展自主高端医疗与科研装备的重要支撑。目前,“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已列为“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优先启动建设项目。本次会议集国内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精英,分享和研讨了生物医学成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对提高我国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共同推动国家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瞬态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