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8 先进制造论坛系列学术报告(第三期)

  一、主旨报告及嘉宾介绍

  报告题目:极端性能光学自由曲面——形性协同超精密制造技术

  摘要:未来光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着极限尺度、极端性能、系统极简化三个维度不断延拓,这就要求光学元件具有“更大口径、更近原子尺度、更亚纳米精度、更自由曲面、更极端使役性能”,对光学元件先进制造技术提出了巨大挑战。报告针对大口径、自由曲面等光学元件极限性能与精度制造瓶颈问题,结合高分辨对地观测系统、光刻曝光系统、高能激光装置、同步辐射光源的超光滑低损伤光学元件,总结出突破超精密制造的关键科学问题,介绍在亚纳米精度全频域精度控形制造、纳米损伤前驱体多模态感知与抑制、近表层功能基元构效与性能预测等方面所开展的前沿研究工作。

  关键词:极端性能,自由曲面,超精密制造,大口径元件,形性协同

报告人:石峰  研究员

  个人简介:石峰,博导,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智能精密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强光元件智能制造与保障方向带头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学习成才标兵、享受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光学学会先进光学制造委员会、光电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专家委员。

  长期开展x激光元件超精密制造研究,创新提出“纳米损伤前驱体”、“弹塑性域抛光”等光学制造新概念,建立大口径强光元件批量化制造生产线,通过了工艺定型与中试验证考核,承担中科院战略先导、科技部、工信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专著4部、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7项。

 

  二、交流报告及报告人介绍

  报告题目:硬脆复杂曲面——超精密磨削技术

  摘要:本报告将简介超精密磨削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沿趋势,总结大口径/复杂光学镜面的主流加工工艺路线,剖析制约瓶颈问题与应对策略,结合我所平台建设的设备、工艺路线规划阐述引入高效高精度磨削的迫切性与必要性,介绍在复杂曲面高精度控形磨削、低损伤控性磨削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内容及形成的多项关键工艺技术。

报告人:孙国燕

  个人简介:孙国燕,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西部青年学者。西安光机所先进光学元件试制中心超精密磨削技术学科带头人,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陕西光学工程学会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中科院西部之光、自主部署工艺科研项目共4项,发表论文十余篇(一作8篇)。


 

  报告题目:强光元件低损伤制造技术

  摘要:高能激光XX不仅对光学元件提出了高精度、全频段误差控制要求,而且要求光学元件具有高负载能力、良好的表面亚表面损伤。报告梳理了强光元件全寿命运行流程,分析损伤表现形式、产生过程以及演变特性,系统介绍强光元件在各个阶段的损伤控制策略及低损伤制造技术:弹塑性域磁流变缺陷控制技术、先进刻蚀缺陷控制技术、离子束溅射缺陷控制技术,并介绍在相关领域的成功应用。

  关键词:低损伤、弹塑性域磁流变、先进刻蚀、离子束溅射、缺陷控制。

报告人:宋辞

  个人简介:宋辞,副研究员,硕导,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智能装备精密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国防科技大学青年骨干教师,享受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技术基础、重点研发等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1部,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报告题目:非球面光学元件面形检测技术

  摘要:本报告将介绍非球面光学元件面形检测的常用方法,分析各个检测方法的优势与缺点,介绍非球面光学元件面形检测的发展现状和瓶颈问题,阐述未来其发展的技术路线和方向。

报告人:李晶

  个人简介:李晶,西安光机所先进制造部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光学工程博士。研究方向为激光通信终端性能检测和大口径非球面光学元件面形检测技术。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设计和研制了激光通信终端测试子系统和激光通信终端装检一体化平台。目前负责非球面光学元件加工中面形检测的设计工作,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5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7篇。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