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级职称人员(14名):
1、付玉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师从徐至展院士和程亚研究员,2010-2019年工作于RIKEN,2019年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入西安光机所,主要从事中红外超短超强激光技术、阿秒科学与技术、远红外强激光技术、x射线吸收光谱学、超快动力学等研究。首次突破了100mJ量级的太瓦级超强中红外飞秒激光关键技术,相关工作被Nature杂志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啁啾脉冲放大集锦工作收录(Nature Collection),被RIKEN、Laser Focus World专题报道,并被评选为RIKEN'Research Highlight';首次突破了nJ量级的水窗波段软X射线阿秒光源,比国际同类技术水平强100倍以上,相关结果得到了国际同行专家学者广泛关注,被认为是将阿秒光源推向实际应用的一个重要进展。多次受邀在国际超强超快领域光学会议做大会和特邀报告,在多家国际光学期刊上撰写特邀文章。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年度先锋人物、第13届大阪大学近藤奖(Kondo Prize),第2届RIKEN梅峰奖(BAIHO Award)等奖项。
电子邮件:fuyuxi@opt.ac.cn
2、曹华保,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学专业,2012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获得光学工程博士学位。2012年8月至2017年12月工作于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激光技术工程部;期间于2014年5月至2020年1月工作于欧洲极端光源设施阿秒研究中心(ELI-ALPS),进行了多项高重频超短超强光源的研究工作,为阿秒脉冲及高能粒子产生等研究领域提供驱动源。研究内容包括高重复频率薄片放大器,宽带固体放大器技术以及非线性脉宽压缩技术等。
2020年2月入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高重频、皮秒至飞秒脉宽的近红外/中红外阿秒驱动源技术。计划招收高重频固体激光器技术与非线性光学方向研究生。
电子邮箱:caohuabao@opt.ac.cn
3、惠丹丹,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9年06月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期间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朱李月华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毕业生等。2017年03月至2019年02月,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进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2019年02月至2021年07月,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做博士后并于2021年07月转为Research Scientist职位, 2022年10月入职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惠丹丹主要从事阿秒电子衍射、成像及能谱学,阿秒科学与技术,阿秒电子动力学与电子光学设计等研究。成功合成了可见光孤立阿秒脉冲,并首次实现了一种阿秒级精度的通用型全光光场测量与光场按需调控方案,该工作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并被同期刊进行特别报道;成功测得电介质中百阿秒量级的电子相对响应延迟,以及实现了对电子在介质中运动地实时追踪与控制;通过全光反射率调制为实现阿秒光开关提供了新方案,对期待已久的超快开关具有开拓性意义,相关工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成功搭建了首台用于产生孤立阿秒电子脉冲的先进阿秒电子衍射装置;成功设计并合作研制了超小型条纹相机、紧凑型超快电子衍射仪等,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高水平期刊Nature Photonics,Science Advances,APL photonics等发表SCI论文20+篇,已申请美国专利2项,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项。
Email: huidandan@opt.ac.cn
4、林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2-201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2014-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2018年-2021年在印第安纳大学做博士后。
主要从事光学和光学工程领域,激光技术和激光物理方向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得中国科学院大恒光学奖、中国科学院院长奖等奖项,并作为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62届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具备丰富的科研经历和海内外工作经验;注重多领域的结合,贯彻从基础理论出发,到核心器件制备,再到先进系统的集成的科研路线;重视人才成长规律,特别看重科研团队和人才个体的有机协同和可持续发展。
电子邮件:linhua@opt.ac.cn
5、皮良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西安光机所高层次海外引进人才,202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特聘骨干岗位,《光子学报》期刊青年编委。2004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学院,2014年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7-2018年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复杂系统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加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主要从事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瞄准大能量阿秒脉冲的产生和应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隧道电离和高次谐波过程的超快动力学,多光子电离的非线性过程及其多电子效应等。在Phys. Rev. A,New J. Phys. 等期刊发表论文20 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长期为 PRL,PR Applied,PRA,New J. Phys.,JPB,JOSA A等期刊审稿。
电子邮件:lwpi@opt.ac.cn
6、王虎山,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中国科学院大学光学专业博士。中国科学院特聘骨干,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中国科学院西部青年学者,英国阿斯顿大学访问学者(2011年),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访问学者(2023年),入选欧盟玛丽居里学者(MULTIPLY,2020年)。
研究方向为软X射线阿秒光源和阿秒成像。基于三通道光波形合成激光系统和全光测量方法,实现了128as、亚GW量级软X射线孤立阿秒脉冲的产生和测量;实现了超宽谱单发式相干衍射成像技术,将成像光源谱宽限制从30%提升至100%以上,可支撑50as脉冲的超快成像。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技术创新引导专项、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等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得到了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报道,任全国首届激光青年论坛“超快激光”专题召集人和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电子邮箱:wanghs@opt.ac.cn
7、王向林,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8年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光学博士学位。曾于2014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交流学习。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主要从事飞秒、阿秒脉冲技术研究,具体包括窄脉宽阿秒脉冲产生与测量、少周期飞秒脉冲激光产生与放大、载波包络相位稳定稳定、非线性后压缩等技术研究。2019年采用自主研制的高能量分辨率阿秒条纹相机测量得到159 as的孤立阿秒脉冲,进一步在2021年产生并测量获得脉宽为75 as的阿秒脉冲。
电子邮箱:wangxl@opt.ac.cn
8、薛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西安光机所阿秒科学与技术中心研究员,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客座研究员,美国光学学会(现OPTICA)、日本应用物理学会(JSAP)和日本激光学会(LSJ)会员,任Ultrafast Science 期刊青年编委。2005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获得硕士学位,2016年于日本电气通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6至2023年在RIKEN阿秒科学研究团队工作,于2023年4月加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
薛冰研究员主要从事阿秒科学与技术、超短超强激光技术以及激光超快动力学等方向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为:在国际上首次突破了太瓦级高能量、高强度多通道光波合成器,实现了高精度的高能量激光合成波形稳定,并产生了当前国际最高能量的孤立阿秒激光脉冲;设计了一套新型的高能量阿秒脉冲探测系统,首次实现了对低重频、高能量阿秒脉冲的时域测量,相关论文成果先后被Science Advances、Optica等领域内重要期刊收录;通过建立紫外及深紫外波段的亚10飞秒超快脉冲激光系统,首次实现了对DNA碱基等重要生物分子在亚10飞秒条件下的超快动力学解析,对碱基分子在激发态的超快弛豫过程实现了系统性解释。曾获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梅峰奖(BAIHO Award)以及优秀基础科学特别研究员称号(2022 年度)。
电子邮件:xuebing@opt.ac.cn
9、曾健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原子分子和光物理动力学及其量子光学特性的理论研究。2015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篇,目前参与1项基金委重大项目。
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
超快光学方面:阿秒或飞秒超快现象理论,多光子过程,原子分子离化和量子控制、成像。非线性波动力学方面: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解析解和近似解析解,波色-爱因斯坦(BEC)动力学特性,自聚焦和自散焦非线性光传播和局域(局域态),孤子、涡旋子和拓扑激发结构等。
研究方向也涉及量子光学、少体和多体物理理论,以及高维度高效率数值计算方法。
电子邮箱:zengjh@opt.ac.cn
10、高卫,男,副研究员。2023年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功率超快激光技术与应用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装备发展领域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等多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等多项。在Optics Express、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7项(授权3项)。曾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优秀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超快科学奖学金(侯洵院士奖)等。
电子邮件:gaowei1@opt.ac.cn
11、黄沛,副研究员,研究室学术秘书。2013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201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师从侯洵院士,并于2014年至2019年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魏志义研究团队进行联合培养。博士期间主要从事非线性后压缩、周期量级脉冲相干合成以及阿秒脉冲产生研究。2020年5月入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效率新型阿秒光源,包括飞秒驱动源整形,固体阿秒光源,混合气体阿秒光源等方向。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发明专利十余项。
电子邮箱:huangpei@opt.ac.cn
12、黄楠,副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中国科学院大学光学专业博士。在国内外合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主要从事超短激光脉冲技术研究,具体包括非线性后压缩及超短激光脉冲同步和测量等技术研究。
电子邮箱:huangnan@opt.ac.cn
13、李加林,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高层次海外引进人才。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于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筹)获得博士学位。2011-2016年加入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加入中佛罗里达大学常增虎小组,2022年入职西安光机所。
李加林主要从事近红外至中外红飞秒高能量激光器的研制,阿秒脉冲的获取与表征,以及利用短周期飞秒激光和阿秒脉冲在电子超快相干动力学的应用。李加林是多家专业杂志审稿人,在国际光学和物理化学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其中,在实验室范围内搭建优化了焦耳量级的钛蓝宝石激光系统,实现了50 eV区域高能阿秒脉冲串输出,并进一步在近红外至中外红的长波高能飞秒驱动激光研制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在国际上较早设计并实现XUV-NIR泵浦探测,并在强场电离下探测了小分子内层电子超快动力学过程。
电子邮件:lijialin@opt.ac.cn
14、刘柯阳,副研究员。1994年2月出生,2016年7月于西安石油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21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21年7月入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要从事高功率高能量超快激光源的研制,超短脉冲延时测量和同步技术的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发明专利十余项。
电子邮箱:liukeyang@opt.ac.cn
15、王超,副研究员。2011 年3 月获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一直在超快光电探测技术、阿秒光物理领域开展前沿研究。2008 年10 月至2010 年10 月,在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项目的资助下,到美国堪萨斯州大学物理系开展阿秒光物理合作研究;2014 年11 月至2015 年11 月,在中国科学院公派留学青年访问学者项目资助下,到韩国浦项工科大学马克斯普朗克阿秒光源中心进行访问交流,合作完成了该中心第一代原子物理阿秒光束线改造及换代升级。至今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译著3 部:《Time-of-flight Electron Energy Spectrometer 》( ISBN:978-613-4-97646-6),《电子飞行时间及关联应用》(科学出版社,ISBN: 978-7-03-060007-3),《极端非线性光学》译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0969633);申请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
电子邮箱:wangchao@opt.ac.cn
16、徐鹏,博士,副研究员。2010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2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专业物理电子学。2013年至今在西安光机所工作,长期从事阿秒脉冲产生、测量和应用研究,聚焦阿秒脉冲测量技术,所研制的磁瓶式阿秒条纹相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在实验室测量到159 as的孤立阿秒脉冲。研究内容包括阿秒脉冲测量机理,脉冲反演算法,光电子能谱仪的设计和研制等。
电子邮箱:xupeng@opt.ac.cn
17、张敏,副研究员。2014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物理学(基地班)专业,2020年9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2020年11月至2023年3月工作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怀柔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博士后)。随后加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方向为原子/分子、团簇电离解离过程,即使用COLTRIMS/Reaction Microscope或VMI研究在IR/XUV/SXR光场或离子束作用下原子/分子、团簇的电离、解离动力学过程。
电子邮件:changmin@opt.ac.cn
18、张敏副高级工程师。2002年6月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05年4月硕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2005年至今在西安光机所工作,从事先进阿秒激光设施机械及控制设计工作,从事激光器工程化及阿秒激光设置科学仪器开发工作,从事光学非标设备研制、真空超精密运动机构设计、物理诊断设备研制等工作。
电子邮箱:zhangmin@opt.ac.cn
(二)特别研究助理及博士后(6名):
1、丁南南,特别研究助理。2024年6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师从房喻院士。同年7月加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兴趣聚焦在有机小分子材料的激发态超快动力学(阿秒/飞秒)及其应用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累计合作发表论文14篇。曾荣获陕西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以及在国内/国际会议中获得优秀口头报告奖和墙报奖等多项荣誉。
电子邮箱:dingnannan@opt.ac.cn
2、范佳云,助理研究员。2017年获得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师从房喻院士,期间主要从事制备荧光功能分子传感薄膜及应用和软物质方面的研究。2023年获得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学位,师从Wybren Jan Buma教授,期间聚焦于分子激光光谱学与超快动力学研究,课题获欧盟BoosCrop项目资金支持。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7篇和1篇国际专利。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科研单项奖等多项荣誉。当前主要从事原子/分子光谱学、纳米颗粒强场电离动力学相关研究。
电子邮箱:fanjiayun@opt.ac.cn
3、黄嘉晖,助理研究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子工程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点等的量子光学性质,并在Commun. Phys.,New J. Phys.,J. Appl. Phys.,Appl. Phys. Lett.,npj 2D Mater. Appl.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5篇,在CLEO等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曾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进行低维量子材料荧光光谱和量子光学的研究工作。2024年获海外引才项目支持。2024年9月入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阿秒科学与技术中心,任特别研究助理。主要从事超快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光波电子学,超快光开关等方向的研究。
电子邮箱:huangjiahui@opt.ac.cn
4、雷冰莹,助理研究员。生于1994年11月,2022年7月获得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 2022年7月任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6篇,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朱李月华奖、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多项荣誉,并于2019年赴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进行联合培养。主要从事超快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超快激光放大,超快激光脉冲的啁啾精密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电子邮箱:leibingying2016@opt.ac.cn
5、李博洋,助理研究员。202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博士学位。现研究专注于计算物理学与深度学习,使用高性能并行计算解决物理问题。2021年-2022年于光子中心从事激光加工理论与模拟研究,开发了一套使用光滑粒子法的激光加工模拟程序。2022年-今于阿秒中心进行阿秒光学成像算法与光谱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C++/CUDA的GPU加速的宽谱相干衍射成像与光谱反演程序。解决了宽谱成像的技术难题。
电子邮箱:liboyang@opt.ac.cn
6、李文杰,助理研究员。1996年2月出生,2018年7月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24年10月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24年12月任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主要从事阿秒产生与测量,聚焦与传输的研究。
电子邮箱:liwenjie@opt.ac.cn
7、娄睿,助理研究员。1991年6月出生,2009年09月就读于山东大学物理学院,2013 年获理学学士学位。2015年9月考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22年1月获理学博士学位。2022年7月任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构建了具有在线监测功能的超短脉冲表面微纳结构加工系统,在金属材料及半导体材料表面进行了功能微纳结构的制备,实验验证了基于飞秒激光写入的石墨表面具有减反功能及超亲水特性。现主要从事圆偏振阿秒脉冲产生、测量以及应用技术研究, 以及高通量、高能量阿秒脉冲与高次谐波产生、分离与测量等关键技术研究。
电子邮箱:lourui2015@opt.cn
8、许思源,助理研究员,2021年博士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并于2015-2016年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马新文组进行联合培养,于2016-2021年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魏志义组进行联合培养。博士期间主要从事超快激光技术、非线性后压缩、高次谐波和阿秒脉冲产生研究,期间还参与研制了国内首台基于高重复频率、高通量高次谐波光源的超快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HHG-TRARPES)。2022年-2024年入职西北大学光子学与光子技术研究所。2024年4月入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阿秒激光技术及应用,包括高能量新型阿秒光源、阿秒脉冲整形及控制、阿秒非线性、超快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等。
电子邮箱:xusiyuan@opt.ac.cn
9、袁浩,助理研究员。201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202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专业,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主要从事超快激光技术、超短脉冲测量等方面的研究。
电子邮箱:yuanhao2017@opt.ac.cn
10、张在坤,助理研究员。1995年7月生人,山东临朐籍。2018年于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24年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提出了一种基于衍射光学的光电混合卷积神经网络架构,可在小尺寸、零功耗、光速推理的情况下,执行复杂的图像识别任务。2024年8月留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深度学习算法的研究,重点探索阿秒光源结合相干衍射成像技术在生物活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电子邮箱:zhangzaikun@opt.ac.cn
11、赵立功,助理研究员。武汉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工学博士,博士期间主要利用高空间分辨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开展纳米材料原子尺度微观动力学机制研究工作。
2023年7月入职西安光机所阿秒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目前主要负责研究超快电子显微系统与高分辨能谱仪,实现具有高的能量分辨率的电子能谱过滤成像系统;开展阿秒电子脉冲的产生与测量研究;基于阿秒电子显微镜实现不同新型材料的微观超快动力学的研究。最终实现高时间和空间分辨成像的技术突破。
电子邮箱:zhaoligong@opt.ac.cn
(三)工程技术人员(5名):
1、常改艳,助理工程师,202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硕士期间,主要从事基于贝塞尔光束的激光微纳加工研究,2020年-2024年从事像增强型探测器及基于TOF原理的激光雷达相关工作,2024年9月份加入西安光机所阿秒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从事超快电子衍射成像,电子光学设计以及电子动力学探测等相关技术研究工作。
电子邮箱:changgaiyan@opt.ac.cn
2、李朝阳,助理工程师,2021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物理专业,2024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期间共发表两篇SCI论文。2024年9月入职西安光机所。主要工作任务为超快光谱研究中数据采集和分析代码编译与光路建设与维护以及超快动力学实验研究
电子邮箱:lizhaoyang@opt.ac.cn
3、刘洋,助理工程师。2021年06月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24年06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24年07月入职西安光机所阿秒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现负责超快高功率激光器机械结构设计与相关控制工作。
邮箱:liuyang5@opt.ac.cn
4、宁雅恬,助理工程师。 2021年07月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2024年07月 硕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专业,2024年09月入职西安光机所阿秒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工作:对材料中高次谐波和阿秒脉冲的产生过程以及在超短脉冲激光作用下,材料的超快电子动力学以及动态响应过程研究。
电子邮箱:ningyatian@opt.ac.cn
5、王津,工程师。2015年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201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航空研究院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从事数控精密结构设计、数控超精密加工等方向研究工作。2022年入职西安光机所阿秒中心,现负责阿秒大科学装置总体机械结构设计、国产激光器总体机械结构设计及多物理场仿真等相关研究工作。
电子邮箱:wangjin@opt.ac.cn。
6、王乐,助理工程师。2017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2024年6月加入阿秒中心,2017年7月-至今一直从事超快激光器开发和生产工作,具有丰富的超快经验,目前主要从事2um高功率大能量超快飞秒激光器研发和集成工作。
电子邮箱:wangle@opt.ac.cn
7、王舒琪,助理工程师。2020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并于同年加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主要从事生物细胞相干衍射成像的实验研究及阿秒大设施成像终端系统的搭建等工作。
电子邮箱:wangshuqi@opt.ac.cn
8、汪为伟,男,汉族,1985年1月出生,籍贯安徽舒城。2009年6月硕士毕业于西北核技术研究所信息与信号处理专业,2009-2024年在西北核技术研究所从事实验控制与嵌入式软件开发工作 2024年12月入职西安光机所,现任职于阿秒科学与技术中心,任控制工程师,负责阿秒大科学装置真空与特气回收控制系统设计等相关研究工作。
电子邮箱:wangweiwei@opt.ac.cn
9、王兴国,助理工程师。西安工业大学光电信息专业本科毕业。2019.7-2022.6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从事空间固态激光器的集成测试工作;2022.7-至今,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阿秒中心从事高功率超快激光器的研制,集成,测试等工作。工作中认真踏实,好学上进;生活中积极乐观,喜欢看电影,打乒乓球,羽毛球。
电子邮箱:wangxingguo@opt.ac.cn
10、吴国伟,助理工程师。2000年1月出生,2023年6月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专业,硕士期间从事光学仿真研究。毕业后从事光电设备软硬件开发工作,2024年10月入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阿秒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目前主要工作为超短脉冲测量方案的优化改进,完善设备软硬件以及脉冲反演算法的优化。
电子邮箱:wuguowei@opt.ac.cn
11、肖泽华,工程师。2015年9月就读于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2019年获得学士学位。2022年7月获得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工程硕士学位。2022年7月入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阿秒科学与技术中心。主要从事高时间分辨的相干衍射成像的实验与研究以及高重频软X射线阿秒束线阿秒产生和测量部分的系统验证、搭建和调试工作。
电子邮箱:xiaozehua@opt.ac.cn
12、姚帅,助理工程师。毕业于陕西航空技术学院,2022年07月加入阿秒中心,在固体激光技术、机械、电气控制等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光机电一体设备的工作中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目前主要从事高功率大能量超快飞秒激光器的实验与研制。
电子邮箱:yaoshuai@opt.ac.cn
13、张佳欢,助理工程师。2024年7月硕士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同年9月加入阿秒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目前主要从事阿秒激光设施真空系统的建设与维护以及设施控制系统的开发与调试。
电子邮箱:zhangjiahuan@opt.ac.cn
14、张萌,助理工程师。 2019年07月本科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2023年07月硕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光学工程专业,2023年07月入职西安光机所阿秒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工作:阿秒光源设备的建设和维护,阿秒光源应用终端的设计与维护。
电子邮箱:zhangmeng@opt.ac.cn
15、张悦,助理工程师。2021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2024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于2024年7月入职西安光机所阿秒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从事阿秒光源束线控制系统建设。
电子邮箱:zhangyue3@opt.ac.cn
(四)研究室秘书(1名):
吉文通,研究室秘书。2018年本科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2022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专业。2023年06月入职西安光机所阿秒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要负责维护研究室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安全保密工作、资产设备管理、人才及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建设、人员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会议安排及研究生管理等工作。
电子邮箱:jiwentong@opt.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