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9日【人民网】科技创新点燃陕西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

文章来源: 人民网 发布时间: 2015-11-29

   习近平在视察中强调,经济新常态下,关键是创新驱动发展,尤其是科技创新,要面向社会经济发展主战场发挥作用。西安光机所供图

 习近平鼓励科研人员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西安光机所供图

 沣西新城“云谷创客训练营”-创业者齐集创客咖啡,分享创业经验。沣西新城供图

 微软ITA课堂。沣西新城供图

 西部云谷。沣西新城供图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回陕考察调研,在视察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下称“西安光机所”)时,肯定了西安光机所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并鼓励科技人员自力更生,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得知有“扎针神器”之称的投影式红外血管显像仪能通过红外光识别血管位置及深度时,总书记还饶有兴趣地把手伸到仪器下方看了看。

依托科研院所 孵化企业让“硬科技”落地成金 

据悉,该仪器由西安光机所孵化企业中科微光自主研发,2013年9月上市销售,2014年11月随中国医疗队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目前,“扎针神器”已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200多家医疗机构采购,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达80%以上,并出口到德国、俄罗斯、日本、匈牙利、韩国、印度、马来西亚、沙特等20多个国家。

在西安光机所祖同楼科技成果展示厅里,如此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展品还有很多,如“雾霾克星”、“中医可视”、“3D教育”等,都是西安光机所孵化企业所研发出的高科技产品。此外,还有新型智能床头灯、视线追踪、可穿戴手势识别设备、非接触式心率检测魔镜、高清红外腹腔镜系统等多个项目正在孵化中。

作为科教大省,陕西拥有100多所高等院校,上千家科研机构,110多万科技人员。陕西省委书记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加强同企业的交流合作,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今年3月,书记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谈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特别提到西安光机所科技创新模式,强调“提高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度,加速‘陕西制造’向‘陕西智造’转变,支持西安光机所搞好光电产业园建设,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依托着一支集结院士、专家、百(千)人计划入选者的科研队伍,西安光机所于2012年成立了西北第一家专注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天使基金——西科天使基金;于2013年发起创办“中科创星”孵化器,这也是我国首个专注光电信息领域、专业孵化硬科技项目的孵化平台。中科创星CEO曹慧涛表示,中科创星充分利用了中科院和西光所的平台、人才、技术和设备,目的就是要打造以光电信息产业为主,囊括先进制造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的产业化集群。据悉,中科创星已投项目中,超低噪声时钟芯片项目出货量已达60万颗/月,累计出货量超过250万颗,预计在2016年占有全球20%的市场份额,实现每年6亿元的销售收入;光通信核心芯片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望引领光通信产业技术变革,企业产品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实现10亿元产值,带动数百亿元新兴光电子产业发展。

通过积极创新和坚持“拆除科研围墙、开放办所”的理念,西安光机所探索出“人才+技术+资本+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让企业充分自主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值。截至目前,西安光机所共引进30余个海外高端创业团队,孵化74家高科技企业,形成光子信息、光子制造和生物光子三大学科与产业布局,实现产值12亿元,累计吸引社会投资7亿元,纳税7000万元。一系列“高大上”的科技成果途经孵化企业,走出实验室,走进市场,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产业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孵化企业的控股权,西安光机所坚决不控股,“建企业但不办企业”,坚持“帮忙不添乱”、“到位不越位”,鼓励企业社会化、市场化,释放最大活力。西安光机所所长赵卫表示,西安光机所将不断孵化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用科技的力量为社会创造财富、解决就业。预计到2017年,西安光机所将再引进50个高端创业团队,孵化出10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服务支撑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市值500亿元。

加大科技投入 能源产业走出节能环保之路 

近日,延长石油集团召开“十三五”发展座谈会,宣布延长石油财政贡献已连续10年保持陕西省第一,占到全省地方财政收入15%左右;2015年,延长石油跃居世界500强第380位。作为全国财政贡献最大的地方企业,延长石油集团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和长远战略,加快推进企业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型转变。

据了解,延长石油专门建立科技研发投入体系,科技投入由2006年的不足2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84亿元,达到主营业务收入的4%。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延长石油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掌握了深层勘探、高效压裂、水平井、CO2驱油、微生物采油、页岩气勘探开发等一整套特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为油气田稳产增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在节能环保领域,研发了CO2捕集封存与驱油、汽油深度脱硫、除硫与硫回收、油泥资源化利用、化工废水零排放及碳氢工业尾气合成天然气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在精细化工领域,掌握了合成气制乙醇、生物发酵法制乙醇等一批精细化工技术,正在建设的兴化1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示范项目,将改变过去粮食发酵乙醇的历史。

延长石油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开辟了一条资源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新途径。据悉,延长石油现已确定并启动了油煤共炼、煤焦油悬浮床加氢、油醇联合制烯烃、油醇联合制芳烃、合成气制油等一批重大技术研发及工业示范项目。这些前瞻性创新型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延长石油的产业集群,为企业开辟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对国内外煤化工发展和能源综合利用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今年10月,咸阳市环境监测站对陕西煤业化工新型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热能动力中心进行抽检,监测结果表明,烟尘排放13.9kg/h,二氧化硫浓度28.3mg/m3,氮氧化物浓度22.5 mg/m3,煤粉高效环保节能燃烧技术排放量远远低于国家《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规定,实现了超净排放。

在带给人类发展红利的同时,煤炭的直接、粗放燃烧被认为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全国烟粉尘排放的70%、二氧化硫排放的85%、氮氧化物排放的67%,都源于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燃烧。然而,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决定了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于是,探索出高效、清洁利用煤炭的方法,就成了破题之要。

由于煤粉粒度小,与空气接触面大,燃烧更充分;采用高效锅炉技术后,能够将煤炭燃烧效率提高25%,达到98%;热效率提高20%,达到88%以上,每0.5吨煤粉,便可达到一吨煤的热量,既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排放,保护了环境。陕西煤业化工新型能源有限公司关于煤粉清洁高效燃烧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已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品专利6项,牵头制定了国家煤粉标准2项,企业标准2项,参与制定水煤浆标准2项。测算数据显示,2014年陕西省煤炭产量4.9亿吨,若将其中的2.5亿吨转化为煤粉,销往省外或在省内转化为工业蒸汽,可加工煤粉1.67亿吨,产生167亿吨蒸汽,为陕西省带来经济收入3200亿元。

扶持中小企业 信息产业驱动区域转型升级 

见到85后西安娃蔡泉时,他戴着团队的产品mambo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创业之路。一款纯黑色简单手环,手腕轻摇便可在屏幕上显示出时间、体温、心率、运动(消耗、步行数量等)、电磁辐射检验、甲醛检验以及胎动信息。11人的创业团队2013年获得天使中国创业创新大赛年度top50,成功入驻上海创业实训基地,但蔡泉最终却选择回到西安。

“入驻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最看重的就是微软和四大移动运营商都聚集于此。”蔡泉表示,沣西新城着力发展的信息产业和大数据对科技型创业团队有着诱人的吸引力,无论是政策支持、产业集群、硬件设施还是配套服务以及办公效率,这里的环境都超出了创业者的预期。

从驼铃阵阵到键盘飞舞,古老的丝绸之路经历了陆路、海陆、航空阶段,已经开始阔步迈向信息时代。在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内,不见往日大肆的能源开发、遍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反而处处飘扬“现代田园城市”旗帜,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陕西省大数据产业联盟在此成立,以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为载体的信息产业汇集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科技企业与创业团队。

今年8月,由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同建设的国际级项目——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在沣西新城正式成立,省委主要领导均出席。“科技创新港实际上是我们省“十二五”收关的点睛之笔,也是“十三五”的开篇巨作。”陕西省委书记在建设动员会上表示。

创新港将现代田园城市理念与国际著名高校“学镇”形态相结合,建设“校区、园区、社区”三位一体的创新体、技术与服务的结合体、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体,打造智慧学镇典范。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表示,陕西作为高等教育大省,省内高校数量多、门类全,如何将丰富的教育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有效动力,创新港这类项目的落地使之成为可能,更会进一步促进陕西经济的转型升级。未来几年,沣西还将搭建3-5个科技创新孵化、人才教育培训及信息产业应用平台,集聚200家规模以上信息服务企业,培育科技孵化企业50家,设立2-3支创业创新扶持基金,培养高素质信息产业人才10万人以上,形成规模超500亿元的大数据及衍生产业。

在推进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方面,西咸新区也不断出台优惠政策。新区本级财政及各新城财政每年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不少于年度新增财力的5%;专门成立西咸新区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与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债投组合”等方式,成立总规模50亿元的科技创新发展基金,首期募集10亿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企业科技创新。此外,新区租赁型保障房还优先解决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创业大学生的住房问题,这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将科技创新作为区域经济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去年,陕西省经济增长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与众多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密切相关。目前,陕西共有创新型创业企业2万多家,这些中小企业不仅带动着就业,更是陕西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根据规划,到2017年,陕西省将基本建成具有陕西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人均GDP超过7万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培育200家创新型企业,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例达2.6%,全省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总额突破800亿元,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专家:调整好责权利关系是转型成功的关键 

“陕西作为一个教科文大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力很强。丰富的科教资源可以促进制造业、加工业的升级换代,以文化产业和生态产业为标志的第三产业也会随之崛起。”陕西省社科院专家王晓勇博士表示,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四医大、卫星测控中心、航天城、飞机城等已经组成了陕西区域科研力量的强大阵容。

陕西该如何将丰富的科教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动力?对此,王晓勇认为,关键看各单位、各部门、各专业之间能否调整好责权利之间的关系,能否打破政、产、学、研之间的壁垒,能否打破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壁垒。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切实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2015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联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社科联、陕西省委学校、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陕西政府政策研究室等多部门,共同挂牌中国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这正是陕西统筹建设大型智库,推动各部门协作的一个重要标志。

虽然拥有众多优势,但陕西省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度较发达省份,仍有较大差距。据王晓勇介绍,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直辖市和发达省份,都是文理并重、综合发展,所以陕西省更应该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文化实力与科技实力之间,形成双翼齐飞的态势,在运用单纯的科技力量推动经济转型外,还要依靠先进的思想理念带动社会进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