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德国宇航局归来 成光机所最年轻CEO
梦想让聋哑人“说话”
曾几何时,作为我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领域的“国家队”,西安光机所在长期承担多项国家任务的同时,也面临科研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对经济贡献较少的争议。“所有科研工作都是围绕国家战略展开。拿到国家项目,做科研、发文章、验收、结题,科研流程就完成了。至于这些成果有多少能够用于民用,好像并不是研究所的重点。”曾任西安光机所科研处长的陈中仁坦言。如今,西安光机所打破体制内院所的围墙,成为全社会的创新平台。
留学德国萌生创业想法
2015年年初,曾在德国国家宇航局工作的马格德堡大学自动化专业海归硕士李玮琛,带着一款聋哑人的可穿戴项目创意,“两手空空”来到光机所。于是,1989年出生的西安男孩,成了光机所中科创星孵化器中最年轻的CEO。他之所以看中光机所为创业者提供的“全程呵护”的成长环境,与自己的创业过程分不开。
在德国半工半读期间,李玮琛第一次接触到穿戴式人机交互技术。他觉得这个技术一定会有很大发展空间,于是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2014年9月,李玮琛毕业后从德国回到西安。充满创业梦想的他,连家都没有回,直接在西安高新区先租了一套房子搞研发。
产品能让聋哑人“说话”
李伟琛做的是什么?穿戴式人机交互设备原型机,也就是通过这套穿戴在手臂上的设备,将聋哑人手臂的动作识别出来,然后通过手机翻译出来。简单来说,就是让聋哑人“说话”。而且,对于聋哑人而言,这个设备大小相当于一块手表,不会有负担。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聋哑人手语的翻译,彻底解决聋哑人和正常人的交流问题。
目前国际上不少大公司,包括谷歌在内,都把人机交互技术作为未来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我们之前看到的可能播放器、无人机,还有小孩子玩的玩具,都已经在做这样的手势交互,包括军用上面一些排雷车、拆弹车和机器人,都可以用非常直观的手势来交互。”李伟琛告诉记者。
投出50家计划书石沉大海
创业初期,李玮琛团队只有三个人凑的几万块钱,这些钱连生活费都不够。要想启动整个技术研发,必须找到一笔大的投资,然而他们手里几乎没有任何资源,只能通过最笨的方法找资金——网上找投资公司,然后给他们发自己的商业计划书。李玮琛回忆:“当时发了50多家投资公司,48家石沉大海,只有两家很客气地回复‘非常荣幸收到你的信息,我们会考虑’,其实也就是委婉拒绝。”后来,李玮琛就直接去投资公司办事处敲门,但仍然被拒。落败而归后,李玮琛也开始对自己的技术、创业梦想产生怀疑,特别是当团队里不断有人离去、自己账户里的钱都不够吃饭时,他曾经的执着开始动摇。
只要有想法 就不怕冒险
2014年在西安举办的全球创业周上,李伟琛认识了中科创星孵化器首席科技官米磊。米磊告诉他,只要你有一个想法、有创业的激情,到我们的土壤上,就能让你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米磊介绍:“李玮琛当时就是说在国外做出过这个东西,其实我们也没有办法验证能否做出来,也看不到原形,就是一个想法。因为我们孵化器的理念就是把想法变成产品,确定了这个方向,我们就愿意冒这个险,这一点我们和硅谷一样,就是宽容失败,鼓励冒险。”
正是和米磊的认识,李玮琛获得了中科创星孵化器种子基金的早期50万元投资。孵化器还为他们提供了办公场所和实验室,这些实验所用的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以及焊接设备,至少为他们节省了20多万元投入。
中科创星CEO曹慧涛表示:“我们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平台,更多的手段来支持像李玮琛这样的早期科技创业者,快速实现他的梦想,至少是快速验证他的想法。”本报记者石喻涵
孔雀西北飞西安光机所揭秘(四)
留学德国萌生创业想法
2015年年初,曾在德国国家宇航局工作的马格德堡大学自动化专业海归硕士李玮琛,带着一款聋哑人的可穿戴项目创意,“两手空空”来到光机所。于是,1989年出生的西安男孩,成了光机所中科创星孵化器中最年轻的CEO。他之所以看中光机所为创业者提供的“全程呵护”的成长环境,与自己的创业过程分不开。
在德国半工半读期间,李玮琛第一次接触到穿戴式人机交互技术。他觉得这个技术一定会有很大发展空间,于是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2014年9月,李玮琛毕业后从德国回到西安。充满创业梦想的他,连家都没有回,直接在西安高新区先租了一套房子搞研发。
产品能让聋哑人“说话”
李伟琛做的是什么?穿戴式人机交互设备原型机,也就是通过这套穿戴在手臂上的设备,将聋哑人手臂的动作识别出来,然后通过手机翻译出来。简单来说,就是让聋哑人“说话”。而且,对于聋哑人而言,这个设备大小相当于一块手表,不会有负担。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聋哑人手语的翻译,彻底解决聋哑人和正常人的交流问题。
目前国际上不少大公司,包括谷歌在内,都把人机交互技术作为未来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我们之前看到的可能播放器、无人机,还有小孩子玩的玩具,都已经在做这样的手势交互,包括军用上面一些排雷车、拆弹车和机器人,都可以用非常直观的手势来交互。”李伟琛告诉记者。
投出50家计划书石沉大海
创业初期,李玮琛团队只有三个人凑的几万块钱,这些钱连生活费都不够。要想启动整个技术研发,必须找到一笔大的投资,然而他们手里几乎没有任何资源,只能通过最笨的方法找资金——网上找投资公司,然后给他们发自己的商业计划书。李玮琛回忆:“当时发了50多家投资公司,48家石沉大海,只有两家很客气地回复‘非常荣幸收到你的信息,我们会考虑’,其实也就是委婉拒绝。”后来,李玮琛就直接去投资公司办事处敲门,但仍然被拒。落败而归后,李玮琛也开始对自己的技术、创业梦想产生怀疑,特别是当团队里不断有人离去、自己账户里的钱都不够吃饭时,他曾经的执着开始动摇。
只要有想法 就不怕冒险
2014年在西安举办的全球创业周上,李伟琛认识了中科创星孵化器首席科技官米磊。米磊告诉他,只要你有一个想法、有创业的激情,到我们的土壤上,就能让你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米磊介绍:“李玮琛当时就是说在国外做出过这个东西,其实我们也没有办法验证能否做出来,也看不到原形,就是一个想法。因为我们孵化器的理念就是把想法变成产品,确定了这个方向,我们就愿意冒这个险,这一点我们和硅谷一样,就是宽容失败,鼓励冒险。”
正是和米磊的认识,李玮琛获得了中科创星孵化器种子基金的早期50万元投资。孵化器还为他们提供了办公场所和实验室,这些实验所用的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以及焊接设备,至少为他们节省了20多万元投入。
中科创星CEO曹慧涛表示:“我们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平台,更多的手段来支持像李玮琛这样的早期科技创业者,快速实现他的梦想,至少是快速验证他的想法。”本报记者石喻涵
孔雀西北飞西安光机所揭秘(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