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潇
一只残疾的手臂上戴着“智能互动手环”,尽管没有手掌和手腕,但是当残疾人做握拳的动作时,网页就打开了……这一幕并不是科幻片的镜头,而是西安市的年轻“海龟”李伟琛的创业产品。他的公司是中科创星孵化企业,目前已经进入产品营销环节。
从德国宇航局工程师到创业新人
“虽然在德国宇航局的工作挺好的,但是我却很想让这样的智能互动设备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便利。”1989年出生的李玮琛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回国创业之前,这个年轻人已经在德国宇航局找到了工作,是一名做穿戴式人机交互技术研发的工程师。
从沈阳工业大学信息自动化专业毕业之后,年轻的李伟琛去了德国马格德堡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德国读研期间,他一边在学校上课,一边打工挣钱,用打工的收入完成自己3年的学业。
在德国宇航局,穿戴式人机交互技术是用于对宇航员进行地面训练。李伟琛解释说:“宇航员在天空中有时需要进行出舱维修,而这种训练只能在地面进行,我们研发的设备模拟太空环境,可穿戴的智能设备使得宇航员能看到自己虚拟的双手正在进行作业。”
这段工作经历让李伟琛有了很多创意,他说:“德国做这个研究只是服务宇航员。我当时就想,这一项技术完全可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李玮琛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有了创业的目标,接下来就是组建团队了。他设计了一个样机,并拍摄了视频——当手做出抓握的动作时,计算机就可以识别不同的抓握力度,这是他创业的产品雏形。2014年9月,李玮琛从德国回到西安,在高新区租了一套房子住下搞研发。
从“敲门”找投资到获创新孵化
同时,李伟琛开始联系国内的同学组建创业团队。创业的念头如此急迫,以至于在他回国两三个月后,亲戚朋友才知道他回国了。
创业团队有谁呢?当年的3个大学时代的舍友又走到了一起。回忆起这件事,李伟琛笑着说:“上学的时候李振华是我下铺,刘汉成跟我对铺,他也在上铺。现在创业,我们3个人刚好又住到一块,确实是一种机缘。”
创业团队起名DTing,产品名称就来自于神兽“谛听”的音译。李伟琛说:“在神话传说中,谛听可以接收宇宙内的一切信息,同时会把这些信息传递给信者以分辨是非,正好与我们的产品理念相吻合。”创业团队技术负责人刘汉成表示:“我们毕竟都是搞技术出身的,对技术方面的东西能施展一下自己的才华还是比较兴奋,就被他‘勾搭’来了。”而营销负责人李振华则是听说这个消息后,立马辞掉工作赶到西安。
创业初期,李玮琛的团队只有3个人凑的几万块钱,这些钱连他们的生活费都不够。要想启动整个技术的研发,就必须找到一笔大的投资,怎么办呢?他们只能在网上找到一些投资公司发自己的商业计划书。李玮琛说:“当时发了50多家投资公司,只有两家回了,而这两家虽然有回音,却是婉拒的意思。我只好选了一个更蠢的办法,直接敲门找他们。”
失败的次数多了,李伟琛有点“挺不住了”,他开始到处参加各种论坛和创业大赛,为的就是宣传介绍自己的创业计划和创业梦想,能够找到给自己投钱的人。他笑着说:“那个时候练了一套非常熟练的演讲项目,我闭着眼都能把我的项目讲出来。”
转机,来自于跟中科创星国家级孵化器首席科技官米磊博士的相识。2014年在西安举办的全球创业周上,李玮琛找到了他。米磊表示:“我们希望只要你有一个想法,有创业的激情,到我们的土壤上,就能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李玮琛获得了中科创星孵化器种子基金的早期50万元投资、办公场所和实验室。
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2015年11月,李伟琛的公司成立了,产品做出来了。此时距离李伟琛回国只有短短一年。在公司成立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又获得百万美元级天使投资。公司团队已发展到20人左右,其中包括了来自于通讯领域世界三强的项目负责人、参与过“天河”计算机研发的工程师、前世界500强的优秀成员、国内知名院校的生物电领域人才等。
DTing是一款手势识别设备,依靠表面肌肉电信号和惯性原件技术,通过人体前臂传感器来监测手指牵引的相应肌肉群转化成相应的信号输出。简单地说,“能够准确判断出手指哪个关节如何运动。”
那么,这种设备有何优势?李伟琛解释说: 这是国内市场的空白产品,DTing的优势首先是设备更独立,而且穿戴更自由,不受环境限制。他解释说:“就算手插口袋,只要手指做动作,就能识别。同时,肌电信号还不受外部光线强弱和操作远近的影响。”
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已经过了数十名残疾人试用,回馈很好,正在寻找代理商。同时,由于可以控制很多家电、玩具,他们的产品还应用于机器人教育,参与过的小朋友都喜欢。李伟琛说:“下一步,我们转向做纯产品,将进一步拓展市场规模。未来,由于我们做生物电研究,还会采集人体健康数据作为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