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0人民网:中科院西安科学园一期将于2020年建成

  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西安科学园项目情况说明会上了解到,该园将落户西安高新区,是中国科学院在西部建立的首个综合科学园区,2020年初一期将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园区建成后将有助于打造陕西科技创新高地。

  项目规划两期 

  一期包括七大元素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西安科学园规划建设用地5平方公里,选址位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科学院西安科学园一期规划建设用地3000亩,将建设科技创新区,打造国家级科学研究基地、先进技术研发基地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一期合作共建内容主要包括:建设科研机构聚集区。重点建设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新园区、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科研区、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创区等,汇聚中科院在陕机构和陕西省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引进和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形成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聚集区。

  建设科学装置聚集区。加快合作推进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装置建设,积极筹建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联合培育西部质子(医疗)中心、大陆环境钻探岩心标本库及分析测试设备集群、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飞秒激光精密制造装备的工业化可靠性研究测试中心等研究平台。

  建设创新平台聚集区。围绕大科学装置建设,在时间频率科学、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谋划争取建设国家实验室,在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领域争取建设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配套建设和引进一批跨学科交叉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逐步建成一个面向多领域产业技术研发与开放共享基地,形成一大批可转化的重大技术成果。

  建设丝路科技合作区。推动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国外机构共建“中英微纳光子学联合研究中心”“中欧合作创新中心”等。推动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北斗广域差分增强系统率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化应用。

  建设中国科学院西安科教融合教育基地(西安学院)。整合中科院在陕机构和陕西省科学院的科研教育资源,共同推进中国科学院大学光电学院(西安)、地球科学学院(西安)、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西安)的建设,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形成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增长点。

  建设现代化科普教育基地。支持建设“天文+时间+导航”特色科普旅游中心、秦岭自然科学馆和硬科技展示体验中心,形成高水平、多专题、集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基地。

  共同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进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治理结构、评价激励、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支持政策,鼓励先行先试。加大高端人才引进使用的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创造国内一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稳定和吸引优秀人才。

  二期规划建设用地4500亩,建设产业转化孵化区,围绕光电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民生健康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培育一批高科技创新企业,打造高水平的成果转化中心、科技金融中心和创业孵化中心。

  依托中科院整合西安科技资源 

  打造国际一流园区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赵卫表示,中国科学院西安科学园是中国科学院在西部建立的首个科学园,它将依托中科院的科技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科学园区。

  中科院西安科学园重点建设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新园区、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科研区、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创区等,汇聚中科院在陕机构和陕西省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引导和支持中科院所属相关科研机构入驻中国科学院西安科学园,引进和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形成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聚集区。

  赵卫表示,国家在北京、上海和合肥建设国家科创中心和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全国的优势科技资源将向这些城市集中,武汉、成都、深圳、沈阳、南京等城市正在积极跟进,与中科院商讨谋划科技创新的“战区”,服务区域创新发展。

  此前,这些科创中心都围绕着经济发达的地区或是沿海城市来建设,对于科技资源的吸引和聚集有重要作用。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的龙头城市,科技资源总量大、科教资源丰富,建设中科院西安科学园,有助于将这些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发力,有利于平衡国家的科技资源,对促进西安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赵卫表示,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打造“一带一路”丝路科技合作区,能够发挥“一带一路”桥头堡的科技支撑作用,通过“一带一路”将西安的先进科技、高科技成果进行输出,同时吸引高科技人才来到西安,对于汇聚全球科技资源和要素有重要意义。  

 

 

原链接:点击前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