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科研 ——我的偶像赵葆常老师

“我的科学梦”征文大赛获奖作品展

  为纪念全国科学大会40周年,大力弘扬“五四”精神,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勇担重任、争做先锋,中国科学院团委开展了“践行青春新使命,接力奋斗新时代——我的科学梦”主题征文比赛。
    今天青年之声为您带来一等奖获奖作品《老骥伏枥,志在科研——我的偶像赵葆常老师》。
 

 

 

  偶像,是学习的榜样,是前行的力量,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在娱乐文化风靡的今天,许多年轻人的偶像可能是那些大红大紫的影视明星、流行歌手,他们向往的是时尚的衣着、光鲜的生活。而对于我,一个初涉科研领域的青年来说,我的偶像,是一位硕果累累,却朴实无华的老者,一位我们身边的老一辈科学家。
    他名满天下,却始终躬身耕耘;他年至耄耋,却始终关怀后学。他不自我标榜,却身体力行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诠释着“吃苦认真,敢于挑战”的科研信念。这种信念十分朴素,也并不遥远,那是一种纯粹的工作状态,一种真挚的家国情怀。它穿越岁月,却历久弥新,可以让你在艰苦的岁月中排除万难,也可以在物质丰裕的年代不忘初心。
    西光所宁静优美的园区每到中午吃饭时间会变得热闹起来,从各个办公楼到食堂的小路上,来往着许多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如果你留意的话,也许会注意到这样一位老者的身影——他身材瘦弱,戴着厚厚的眼镜,身着布衫,脚踩黑布鞋,提着老式的布袋,有时周围陪伴着几个同行的年轻人,边走还边讨论着技术问题。看上去,他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甚至有点不修边幅的老人,可我要告诉你,他就是我的偶像——赵葆常老师,我们西光所曾经的老所长。


    初见赵老师,是在他给博士生教授光学设计的课堂上,那时我还是一名实习生,慕名前来旁听。讲台上的赵老师带着浓重的南方口音,声音洪亮,思路清晰,完全不像年近八旬的老人。他不用任何教材,结合自己几十年丰富的工程经验,将复杂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讲出来。课堂上的同学和前来旁听的老师们都听得全神贯注,被赵老师的讲课内容和人格魅力所吸引和折服。结束时,赵老师非常谦逊地向同学们鞠躬致谢,请大家对他的讲课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叮嘱有问题可以随时去他办公室讨论。眼前这位身材瘦削,头发略显凌乱,却精神矍铄,充满激情的老科学家,让我觉得既感动,又震撼。
    年近八旬的赵老师在平日的科研工作中始终保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有一次我去办公室请教赵老师问题,看见他正在伏案看英文资料,旁边的本子上整整齐齐地做着相关笔记。桌子上放着一盏小台灯,一打草稿纸,一个烟灰缸,周围的椅子和桌子上也堆满了厚厚的档案袋和文献资料。在这简单质朴的办公桌前,赵老师沉浸其中,专注地享受科研带给他的快乐。
    是啊,对于赵老师这样的老一辈科学家来说,科研就是如此单纯,不掺任何名利杂念和世俗纷扰。这也成就了他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也为西光所的后辈学生、同事带来了宝贵的财富。这种严谨认真,质朴无华的精神正是当下的科研工作者最需要的吧。
    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赵葆常老师的科研道路就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六七十年代在西安光机所,他研制出我国首台间歇式、棱镜补偿式、转镜式高速摄影机及变像管高温测量仪。
    1983年至1985年,赵葆常老师在日本名古屋大学进修期间,对干涉光谱成像技术不懂的他,主动向导师接受任务克服攻关。为了完成研究任务,他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钻研,就是靠着对科研吃苦认真,敢于挑战的理想信念,他不仅出色地完成任务,日后还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2003年至2007年,西光所承担嫦娥一号卫星光学成像探测系统任务,年过花甲的赵葆常老师任该项目的主任设计师。这是光机所研制的第一台重大型号的航天相机,项目起初还面临外界的质疑和巨大压力,那段时间,赵老师几乎每天加班到晚上11点,他还鼓舞同事们说,不要有压力,谁都是从零起步的,我们要敢于挑战,敢于吃苦。五年的时间里,赵老师带领团队付出巨大的心血和努力,研制出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CCD立体相机拍出了首张全月照片,出色地完成任务,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西安光机所的实力,受到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高度赞扬。
    当时曾有记者提问:“为什么我们的照片比美国拍得还清楚?”赵葆常说:“为什么不能比他们清楚?美国人也是人,中国人也是人,何况我们的工作更认真!”是啊,赵老师那一代老科学家见证了祖国的峥嵘岁月,他们的经历早已烙上了深深的爱国情怀。2008年,他又挑起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主任设计师的重担。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他的脚步不曾停歇……
    如今,赵老师在西光所工作已过半个多世纪,对于醉心科研的他来说,岁月荏苒,外界的种种变化都无法改变他对于科研事业持之以恒的热爱和初心。78岁 的他仍然坚持给博士生讲授光学设计与理论课程。依旧穿着旧衣服,踩着黑布鞋,每天中午吃着最简单的面条,依旧精力充沛地在课堂上挥洒激情,关心下一代,传道授业。他对科研工作不变的信念,使他总是能够保持一种精神的活力和专注力,去直抵他理想的目的地。
    我有时会想,当我78岁的时候,我会在干什么。在炉火前睡意昏沉?遛狗养老?还是会像赵老师一样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保持着对科研工作的热情?我不敢轻易下这个结论,因为赵葆常老师太难能可贵。
    赵葆常老师是我的偶像,我愿意继续出现在他的每一堂课上,跟在他身后,听他的谆谆教诲。我也愿意不断地从他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中汲取营养,从他辉煌的成就中获得激励。我要像他一样,始终保持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和激情;始终保持吃苦认真,敢于挑战的科研信念;始终保持将科研精神融入生命,终其一生的家国情怀。我很庆幸,我有一个这样的偶像;我很庆幸,这个偶像就生活工作在我们中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