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2华商报:西光所研制的相机让人们看到月背和深海

    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西光所”),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15日上午视察的第一个单位。

 

  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光电测试大厅、空间载荷环境试验大厅,察看了科技成果及产品展示。

  习近平总书记说:“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科技人员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责任和创新自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国际科技发展制高点,努力多出创新成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多作贡献。”

  为我国自主研发先进航空发动机提供核心技术与装备

  那么在核心技术方面,西光所这些年来取得了哪些成就?

  华商报记者从西光所多个部门了解到,近年来西光所将超快光子学理论成果创新应用于光子制造,攻克了超精细、冷加工等核心技术、关键工艺及整机集成技术,为我国自主研发先进航空发动机提供核心技术与装备;

  历时七年研发,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具备飞秒时间尺度物理量获取的条纹相机研制能力的国家,建成了国内唯一的高性能条纹相机研制基地和国际一流的超快诊断科研平台,为国家大科学工程、基础前沿和国防安全提供核心技术与手段;

  研制的空间电离层远紫外单光子大面阵成像仪搭载于北斗M11/M12卫星,圆满完成了电离层科学探测任务,为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精度再提高提供技术支撑;

  与上海核电设备有限公司共建核电装备检测联合实验室,新测量技术成为国际三代核电装备制造与安装核心关键技术;

  研制出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海深高清相机,在深海科考任务中经受住了极端环境考验,圆满完成视频采集任务。

  嫦娥四号全景相机让全世界看到月背的五星红旗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1月11日下午,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图像清晰显示了着陆器和巡视器周围的月背地形地貌,两器上的五星红旗分外醒目。正是西安光机所研制的全景相机,让全世界人们看到了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中国制造的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闪耀。

  两台完全一致的相机安装在巡视器桅杆上,宛如人之双目,通过类似人眼“双目立体视觉”原理,实现对巡视区月面的立体成像;依靠桅杆的左右旋转和上下俯仰,实现大视场和上下大范围的全景成像,再通过图像拼接及立体反演,得到月面巡视区的全景三维立体图像。以实现巡视区月表的三维光学成像、地形地貌研究、撞击坑调查与研究、月球地质构造解析和综合研究的科学目标。嫦娥四号全景相机具有黑白和彩色两种成像模式,可实现从巡视器脚下到月球边际无穷远的清晰成像,并且在近距离观测时可实现毫米量级的空间分辨率。

  西光所针对国家探月工程及深空探测的科学布局,以长期参与我国探月工程的骨干力量为班底成立了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研究室。自探月工程一期以来,该团队先后承担了嫦娥一号CCD立体相机和干涉成像光谱仪、嫦娥二号CCD立体相机、嫦娥三号全景相机和月基光学望远镜、嫦娥四号全景相机等有效载荷的研制,圆满完成各项工程任务和科学目标。

  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驱动发展、军民融合都形成了好模式

  此外,在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移转化的成功探索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所+孵化器+天使基金+创业培训”创新创业新模式;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建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的全链条孵化载体,极大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热情与活力;在深入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方面,发起成立陕西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与西安市、西安航天产业基地共同搭建“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企业+智库+基金+产业园”平台体系,探索军民深度融合的模式、方法,投资孵化军民融合企业60多家,涉及航空航天、高功率激光技术、激光制造、无线自组网技术、军用智能装备集成、水下机器人等领域。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原链接:点击前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