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8【华商报】今天国新办发布会上,书记、省长这样向世界推介陕西

  8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以“‘五个扎实’谱新篇,追赶超越再出发”为主题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专场新闻发布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和平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国中回答有关提问。 

  胡和平介绍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群众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 

  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4.22% 

  8月28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和平围绕围绕“‘五个扎实’谱新篇,追赶超越再出发”介绍了陕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陕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胡和平首先代表陕西省委、省政府和3864万陕西人民,对大家长期以来对陕西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陕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胡和平说,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陕北是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延安是党中央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的地方。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的共产党人在这里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接受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汲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力量。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陕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这里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蓝田猿人、半坡遗址、轩辕黄帝陵等远古历史,有周、秦、汉、唐等10多个朝代上千年的建都史,留下了5万多处文物遗址、700多万件馆藏文物。在这里写就的众多汉赋、唐诗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治国智慧。“看五千年中国到陕西”,是人们对陕西厚重文化的形象描述。 

  这里科教资源富集、创新实力雄厚。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交通大学等一批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西迁,强化了陕西科教大省的地位。今天的陕西,有众多国内著名高校,有60多名两院院士,航空航天、3D打印、5G移动通信等技术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潜海都有陕西科技的坚强支撑。 

  这里区位优越、开放包容。陕西处于中国版图中心部位,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公元前138年的西汉时期,陕西人张骞“凿空之旅”开启的丝绸之路构筑起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唐代长安城曾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大都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改变了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格局,陕西再次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和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人流、物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在这里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行业领军企业竞相在陕西投资兴业。 

  这里生态优美、宜居宜游。陕西北部是沟峁纵横的黄土高原、中部是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南部是峰峦叠翠的秦巴山区,全省纵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横亘于中部、绵延1600多公里的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陕西的母亲河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的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陕西有很多美景,壶口瀑布波涛翻滚,西岳华山云蒸霞蔚,太白高峰六月积雪,洽川湿地芦荡万顷,秦巴深处鸟语花香,南北方的美景在这里相遇,呈现出瑰丽多姿、如诗如画的怡人景象。 

新中国成立70年来

三秦大地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 

繁荣兴盛的巨大变化 

  胡和平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三秦儿女锐意进取、拼搏奋斗,推动三秦大地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兴盛、从内陆腹地到改革开放高地、从温饱不足到决胜全面小康、从黄土飞扬到满目葱茏的巨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陕西工作和陕西人民,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5年2月来陕视察时,提出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为陕西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根本路径。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和对陕西重要指示批示,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推动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我们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胡和平说,陕西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航空产业基地、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投产了一批技术先进的煤制烯烃、煤油气综合利用项目以及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项目,能源化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军民、部省、央地融合发展,中国科学院西安科学园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成投运,军民融合企业超过1000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技术合同交易额位居全国前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推进关中协同创新发展、陕北转型持续发展、陕南绿色循环发展,三大区域各有特色、互为支撑的格局逐步形成。深化市场化改革,延长石油、陕煤化进入世界500强,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73.87万户、增幅居全国前列。扩大高水平开放,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杨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快建设,陕西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功能覆盖率达100%,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十大机场第七位、国际旅客增速和航空货邮增速位列第一,中欧班列“长安号”重载率、货运量、实载开行量全国领先。 

  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我们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胡和平说,陕西立足多样性的丰富农业资源,大力发展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及区域特色农业,全省粮食产量连续15年稳定在千万吨以上,苹果种植面积1100万亩,世界上每7个苹果、每3个猕猴桃中有1个来自陕西。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9.02%下降到3.18%,革命老区延安实现整体脱贫。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加强,渭河被评为最美家乡河,汉江丹江水质优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了70%的水量,去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下降10.5%。 

  扎实加强文化建设 

  持续推进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 

  “我们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持续推进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胡和平说,陕西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全省备案博物馆达到314家,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心目中具有广泛影响和感召力的盛典。认真做好革命旧址保护工作,弘扬红色文化,努力让每一孔窑洞、每一件历史实物都“开口说话”,去年延安、照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干部群众分别达到901.8万人次、89.7万人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主题活动,涌现出一批“时代楷模”“三秦楷模”。做亮“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西戏曲”等品牌,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旅游博览会,发起成立“丝绸之路考古联盟”,举办“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周等活动,从陕西了解中国成为越来越多海外朋友的共识。“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将在陕西举办,会徽和吉祥物本月初已经发布,我们有信心为全国人民奉献一届精彩的体育盛会。”胡和平说。 

  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让三秦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三秦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胡和平说,陕西持续抓好就业增收,群众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优先发展教育,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有序推进,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所高校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5所高校入围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推进健康陕西建设,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实现。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陕西、法治陕西,强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4.22%。 

  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我们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胡和平说,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抓首要、大学习、促发展,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加自觉。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全面从严治党力量,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升级晋档、追赶超越”等活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提升。突出政治过硬、纪律严明、本领高强,建立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开展违规收送礼金问题等专项整治,坚决纠正“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劲头进一步增强。 

  胡和平说,70年来三秦大地的历史变化,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发展的巨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一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奋力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有新气象新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胡和平、刘国中答中外记者问 

  陕西将坚持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

  8月28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外媒体就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放管服”改革、创新发展、群众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问题进行了提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和平,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国中一一作答。

 

  西部大开发新格局: 

  陕西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不断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今年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第20个年头,最近中央又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请问新时代的陕西在这次新机遇中又将带给我们哪些新的期待? 

  胡和平回答: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央出台的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一系列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也为陕西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立足实际,抓机遇、强优势、补短板,努力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有新的作为。 

  一是坚持大保护。著名诗人贺敬之有一首诗叫《回延安》,诗歌中写道“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你,母亲延安换新衣”,现在,延安就像诗句里那样换了新衣。我想邀请各位记者朋友到延安走一走、看一看,亲身体验、亲眼目睹延安的历史性变化。截至去年底,延安退耕还林近1100万亩,植被覆盖度提高到81.3%,入黄河泥沙比20年前降低88%,水土流失面积降低23%,实现生态效益年价值量达210多亿元。延安就是一个缩影,是陕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映照。这些年,我们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陕西就是要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特别是保护好秦岭这一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让三秦大地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二是坚持大开放。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我省区位、交通等优势不断凸显,虽然我们不沿边、不靠海,但我们已经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和前沿。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9次会议上提出,在陕西建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支持陕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这是国家对我们陕西提出的要求,我们也要完成好这个任务,这些对我们都是巨大的鼓舞。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陕西就是要深化改革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丝绸之路金融中心等“五大中心”,着力构建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第三,坚持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快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是重要的支撑。陕西不仅有富集的能源资源,还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完整的工业体系。近年来,我们立足资源禀赋,推动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能源化工高端化发展。我们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加速聚集,正在成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积极发挥科教等优势,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的发展更加协调、活力更加强劲。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陕西就是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持续用力,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通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不断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 

  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倡议: 

  坚持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 

  中阿卫视记者提问:众所周知,陕西是中国西部的重要省份,古都西安是古丝绸之路起点,请问在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倡议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过程中,陕西未来有什么样的安排? 

  胡和平回答:我们说西部大开发要形成新格局,在这个新格局里面,我刚才讲了三条,其中第二条是要坚持大开放。为什么要坚持大开放呢?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的时候指出,陕西是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也要求我们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我们也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不断地扩大对外开放。说起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我再展开向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熟悉陕西情况的朋友们都知道,陕西地理位置是位于中国版图的中心部位,是中国大地原点的所在地,我们也是毗邻省区市最多的省份之一,我们周边有八个省区市是我们的邻居。陕西也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交通枢纽,西安是全国最高等级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以西安为中心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一个“米”字形的高铁网正在加速形成。这些年我们充分发挥中心区位的优势,加快国际运输走廊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西安、宝鸡、延安入选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在这里,我也给大家讲一些数据,去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际旅客的增速和航空货邮的增速位居全国十大机场第一位,旅客吞吐量从过去的全国十大机场的第八位跃升为第七位,旅客的吞吐量是4465万人次。另外,中欧班列长安号已串联起丝路沿线的44个国家和地区,去年我们开行了中欧班列1235列,比前年增加了很多,是前年的6.37倍,今年1-7月份,我们开行数量已经超过了1000列,达到了1073列,现在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都居全国的前列。 

  第二,大力发展门户经济。陕西自古以来就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我们现在说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就在陕西,就在长安。汉代张骞从长安出发开启了古丝绸之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这段历史大家都很熟悉,第一次是公元前138年,第二次是公元前119年,凿空之旅开拓了丝绸之路,从此东西方的文化、商贸各方面的交流就开展起来了。盛唐时期,居住在长安城的外国人超过了10万,现在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陕西对外开放的门户地位也日益凸显。我们已经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内陆港,在西安有中国最大的内陆港,航空和铁路的发展使陕西到中亚和欧洲更加便利。许多来自中亚和欧洲的商品,已经摆上了陕西乃至全国各地超市的货架。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获批第五航权,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国(西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获批设立,进一步增强了陕西的门户功能。 

  第三,大力发展流动经济。大家可能对东汉班固的《西都赋》都有一些印象,《西都赋》里描述当时的长安是这样的,“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描述了那个时候的繁华场景。到了唐朝的时候,大家都知道,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有工商店铺数万家,西市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我们今天经常说去买东西,这“买东西”从哪儿来的?当年的唐长安城有一个东市、有一个西市,买完东市,买西市,可不是买东西嘛,所以这个影响一直流传到今天。盛唐的繁荣景象成为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记忆,今天的陕西正在大力推动要素合理流动,促进人流、物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集聚,努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去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增长了29.3%,今年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了99.1%,陕西已经成为开放创新的一片热土。 

  建立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基地: 

  打造能代表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最高水平的一流基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提问:今年6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提出在陕西建立上合组织的农业技术交流培训基地,请您介绍一下这项工作的有关情况。 

  刘国中回答: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9次会议上指出,中方愿意在陕西省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着眼加强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现代农业合作交流做出的重大部署,是交给陕西的光荣政治任务。同时,也给了陕西一个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深入交流合作的难得机遇。基地选在了我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里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历史,也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在推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和发展国际产业合作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交流、培训、示范”,这是中央给基地核心功能做出的定位。我们坚持基地建设的国家标准、国家级水平,正在进行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努力打造一个能够代表我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最高水平的一流基地。 

  一是开展常态化的农业科技交流合作。节水灌溉、选育良种、病虫害防治、兽医、土壤改良等,是区域农业共性的关键问题。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积极筹划实施大科学工程和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举办高水平双边、多边农业科技交流活动,推动形成适应地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科技合作交流体系。 

  二是开展专业化的农业领域人才培养培训。我们将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农业科学研究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农业大学的联合办学、农业科研院所的联合培训,加强中国(杨凌)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和上合组织的旱作农业技术的引进,大力培养国际型的高端人才,做好上合组织国家农业高级别官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现代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 

  三是开展标准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农业合作技术服务平台,利用我国和上合组织国家的先进农业技术成果,在国内和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建立一批试验示范区、实训基地,做好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努力把各个国家的先进技术创新成果在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中间推广开来。 

  四是开展自由化的国际农业贸易和产能合作。杨凌拥有全国唯一的以农业为特色的自由贸易试验片区,我们希望发挥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涉农对外贸易、产能合作和金融创新,更好服务国家和上合组织各国的农业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3% 

  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66.58%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我注意到,陕西拥有100多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综合实力雄厚。请问陕西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有哪些实招、取得了哪些实效? 

  胡和平回答:陕西是科教大省。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要求陕西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66.58%。 

  在工作中,我们一是推进军民、部省、央地融合发展。陕西军工科研单位、部属高校、央企、中央单位科研院所比较多,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所以,我们提出“三个融合”,即推进军民融合、部省融合、央地融合,就是要推动创新资源跨领域、跨产业、跨所有制优化配置,把这些资源充分地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这些年,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已经建成,中国科学院西安科学园加快建设,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投入运行,一批科技成果纷纷落地,全省军民融合企业已经达到1000多家。 

  二是抓好原始创新、产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创新。今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拍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月球背面图片。拍这张照片的设备,就是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制的全景相机。在我们发布会场门外,有一个小型展览,展品中就有光机所的一些仪器。这些年,陕西持续强化原始创新,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C919大飞机等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去年就有3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在产业技术创新方面,陕西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建成了全球首套煤油共炼工业示范项目,大型运输机、闪存芯片等已成为陕西制造的新名片。高新技术创新也是一大亮点,陕西瞄准新材料、新能源、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加强攻关,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了42.06%、达到3138家。 

  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我们积极推动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和《若干规定》等政策法规,建立了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制度,西北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地,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体系和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创新模式等入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强化特殊人才支持计划和人才创新创业激励,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的建设,去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125.28亿元、增长22.11%。 

  深化“放管服”改革: 

  在全国率先开展微信办照 

  企业开办时间年底前将实现3个工作日内办结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近年来,陕西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民间投资较为活跃,能否介绍一下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关情况? 

  刘国中回答:近年来,陕西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聚焦放权、监管、服务三位一体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市场主体,活力不断释放。 

  一是在放出活力上狠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共承接国务院取消下放的事项684项,省级累计取消下放或委托行政审批事项911项,发展动能持续释放。近6年,市场主体总量年均增长15.7%。 

  二是在管出公平上狠下功夫。加快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坚持对新兴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同时对疫苗、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涉及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实行全方位、全品种、全链条的严格监管和重点监控,确保严格把关,不出问题。 

  三是在服出便利上狠下功夫。加快政务服务事项的梳理,把全省7967项政务服务事项拆分,将“三级四同”升级为“四级四同”,为建成全省统一政务服务事项库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微信办照,最快30分钟就能完成企业注册,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8个工作日,年底前将实现3个工作日内办结。目前,全省正在紧盯“9761”目标,就是省级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比例要达到90%以上;市县两级要达到70%以上;在实体政务大厅办事的企业和群众提供的材料减少60%以上;省市县各级100个高频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或者最多只跑一次。加快推进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最多跑一次”的进程,真正做到方便市场主体、方便人民群众。 

  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积极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从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增速加快、规模扩张、质效提升的态势。2018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了13238.6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79%。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4.2%,比2012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针对民营企业发展难点堵点问题,出台了《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了50亿元的民营企业纾困基金,健全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奖补机制。今年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高于全国5.3个百分点,非公经济的占比达到了54.6%,较去年年底又提高了0.4个百分点。像三角防务、铂力特等民营科技企业,今年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打好脱贫攻坚战: 

  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1.4%下降到3.18%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提问:我们知道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一个头等大事,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底线任务。陕西是怎么打这场攻坚战的,取得了哪些效果? 

  胡和平回答:陕西是扶贫开发任务比较重的一个省份,2012年的时候,在现行的标准下,我们有56个贫困县,有592万贫困人口,贫困的发生率是21.4%,这还是比较高的。截止去年底,全省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了7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了3.18%。我们主要开展了这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贯彻精准方略。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认真落实“六个精准”的要求,针对致贫原因落实帮扶措施,根据贫困户劳动力的情况,分类实施帮扶项目。按照贫困村需求科学配置帮扶力量。比如有的地方根据贫困户有没有劳动力来安排一些帮扶措施,有的家里劳力比较强,有的家里是弱劳力或者半劳力,根据劳力的情况来制定帮扶措施。 

  2016年到2018年,全省实施了9万多个特色产业项目,有9.8万名扶贫干部和2.4万名第一书记奋战在驻村帮扶的第一线。另外,我们还积极地做好同中央定点扶贫单位的对接,加强江苏和陕西的扶贫协作,因为现在扶贫是一个大格局,各方面对陕西都给予很大支持,大家都来帮扶,所以陕西有不少的中央单位进行定点帮扶。另外就是江苏和陕西开展对口扶贫协作。我们省里也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比如对于企业来说,我们组织了“国企合力团”,对于一些高校来说,开展了校地帮扶“双百工程”,通过这些措施确确实实给贫困群众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第二,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我们坚持目标标准,严把贫困退出关,在基本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三保障”工作,在义务教育有保障上,我们健全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精准资助体系。2016年到2018年,资助了贫困家庭学生有523.2万人次。在基本医疗有保障上,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保障体系。在安全住房有保障上,对16.75万贫困户的危房实施了改造,90多万贫困群众通过搬迁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实施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基本解决,有197万贫困人口受益。 

  第三,着力攻克深度贫困的堡垒。我们加大对深度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的支持力度,在脱贫攻坚的项目、资金、举措和帮扶力量上给予倾斜。目前,全省深度贫困县驻地包联的省级单位达到了196家,占参扶单位总数的1/3。2016年到2018年革命老区有165.37万人脱贫,16个革命老区县脱贫摘帽。去年,延安整体上脱贫,告别了绝对贫困,老区人民开启了奔向全面小康的新征程。 

  第四,做好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工作。我们认真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做到贫困县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我们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经济、突出抓好产业扶贫。不少贫困群众通过种植苹果、核桃、香菇,发展富硒产业等途径走上了脱贫致富路。以白于山区、秦巴山区和渭北旱原为重点,对居住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群众实施搬迁。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措施,创建新社区工厂、扶贫车间,许多贫困群众实现了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第五,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我们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贫困群众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加强“明理、感恩、诚信、自强”的教育,推广教育引导、行为规范、村规民约、文明创建、公益救助、司法保障“扶志六法”,落实以工代赈、劳务补助等措施,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脱贫致富的动力越来越足。脱贫攻坚是一件大事,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我们一定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增强老百姓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全省城乡居民收入较1980年分别增长了80.9倍和77.9倍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陕西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实现了8%和9%的较快增长,请问这方面陕西主要是采取了哪些措施?除此之外,在增强老百姓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上陕西作出了哪些努力? 

  刘国中:陕西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整体偏低,这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突出短板。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在增加居民收入上出实招儿、出硬招儿,居民收入的增速持续跑赢GDP。2018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3319元和11213元,较1980年分别增长了80.9倍和77.9倍。较党的十八大之前,分别增长了64.4%和78.4%。今年上半年,我省发展遇到了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是全省城乡居民收入仍分别实现了8.5%和9.7%的增长,高于经济增速,也高于去年同期的增长水平。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通过脱贫攻坚弥补增收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和全国各地一样,陕西实施了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战,脱贫的力度、减贫的规模前所未有,这是促进农民增收最有效的举措。关于这一点,刚才胡和平书记已经作了详细的介绍,我就不再重复了。 

  二是通过稳定就业夯实增收基础。我们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稳企稳岗的力度,改进创业就业服务,加强技能培训,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今年1—7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7.96万人,同比增长了2.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了619.6万人,同比增加了87.1万人。 

  三是通过发展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我们积极发展“3+X”现代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这“3+X”,"3"就是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奶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三个千亿级的富民产业。”X“就是茶叶、核桃、中草药材、红枣和有机、富硒、林特等区域特色农产品。2018年农村居民工资性、经营性收入分别达到了4621元和3508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83.7%和50.2%。同时,我们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先进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更好发挥新产业、新业态在拓展就业带动增收中的作用。2018年,全省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和平均工资水平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102.6%和141.8%。 

  四是通过改革创新放大增收效果。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陕西的营商环境明显得到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2018年全省新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90.5万户,同比增长了64%,增幅居全国前列。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记的市场主体73.87万户,同比增长了99.1%,新登记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169.12万人,同比增长了97.9%。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双创升级版,鼓励科研人员兼职兼业、创新创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94.91亿元,直接扶持创业35.48万人,带动就业116.32万人。 

  五是通过落实政策强化增收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了“十五连调”,有203.86万退休人员受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先后五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由2013年870元上调到今年的1600元,增长了83.9%。今年我们顶格落实国家的减税降费政策,助力中小微企业轻装前行,也明显减轻了个人的税收负担,仅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由20%降至16%一项,5-7月就减轻了企业缴费负担21.98亿元。1—7月,个人所得税改革累计减税67.9亿元,这实际上等于间接的增加了居民收入。 

  在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我省各项民生事业也实现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正在加快解决,这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公共福祉。比如我们持续加大教育财政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支出增长了23.9%,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高校“四个一流”建设等工作都得到了加强,普通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数由建国时的0.23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105.48万人。加快健康陕西建设步伐,深入实施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治专项行动,医疗机构的床位数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了2.7倍,人均期望寿命比建国初期提高了24岁,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也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了99.4%,城乡居民基本医疗覆盖324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保险的达到688万人。所有这些措施,都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更好地保障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

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陕西

  欢迎大家 

  发布会最后,胡和平表示,感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感谢广大新闻媒体和记者对陕西的关心支持。 

  胡和平说,陕西有厚重的历史,有美丽的风光,有热情的人民,是一个值得大家常来走走看看的地方。这里有黄帝陵、兵马俑、大雁塔等众多历史遗迹,可以探寻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绵绵不绝的传承。这里有延安、照金、马栏等革命旧址,可以体悟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博大情怀。这里有壶口瀑布、华山险峰、巍巍秦岭等自然景观,可以欣赏大漠风光、平原沃野、江南水乡多姿多彩的美景。这里有自贸区、内陆港、农科城等开放创新平台,可以感受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滚滚潮流。一个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陕西欢迎大家的到来!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摄影 强军

 

相关链接:点击前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