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3【西安晚报】“奋斗者”万米洋底开直播 “西安智慧”提供技术保障

 李鹏接受采访 

  头戴一顶黑色帽子,上面“奋斗者”三个红色大字非常醒目;身穿一件黑色夹克,背后“中国载人深潜”几个大字更是吸睛。12月1日晚,记者见到李鹏时,他刚刚从三亚返回西安光机所。作为西安光机所光子网络技术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此次他成为科考队的一员,参加了“奋斗者”号海试全过程并在此次深潜任务出海保障工作中表现出色。

  自10月10日起,“奋斗者”号远赴马里亚纳海沟开展第二阶段万米海试,成功完成了13次下潜,10月27日下潜首次突破万米,并于11月10日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11月13日,“奋斗者”号和“沧海”号深海视频着陆器开展联合作业,并在全球首次实现万米洋底的电视直播,突破了深海视频采集、数据处理、信号传输等一系列世界海洋研究领域共同的难题。

  险

  多次遇台风  还“喝”了太平洋的水

  此次西安光机所光子网络技术研究室负责研制了全海深对接通信与高速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奋斗者”号载人舱内光学视频采集系统、舱内光电数据交换系统及舱外对接通信与高速数据传输系统。李鹏此次的任务就是要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

  “此次参与科考任务的两艘船上均安装有我们的系统,在调试过程中,就需要在两艘船之间‘穿梭’,每次调试都要借助汽艇摆渡过去。”李鹏回忆说,有一次在摆渡过程中,遇到了大浪,把全身都打湿了,随行的队员开玩笑地说,“喝一口太平洋的水也是极好的”。

  在海上进行科考工作,李鹏对此并不陌生。今年7月他曾跟随科考队在南海进行了12天的海试任务。但即便如此,他仍坦言,海上作业环境的特殊性还是非常考验人的心理的。“从三亚出发,到抵达作业海面的过程中,我们曾遇到了好几次台风,船体上下浮动的最高落差达到了七八米,很多同伴都出现了眩晕呕吐的现象,甚至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只能平躺,不然就会出现严重的眩晕感。”李鹏告诉记者,他们吃饭的餐厅在船的底层,每一次通过底层的透明窗看到大浪拍打船体的场景,听到“铛铛铛”巨大的拍打声,都让人不由得打个寒战。“有一次我们正在吃饭,因为大浪造成船体颠簸太大,一个同伴就从座椅上直接被甩了出去。”李鹏说,虽然环境艰苦,但是大家都会相互鼓励、打气加油。

  趣

  “杂味海水”制造满满仪式感

  海上的工作虽然枯燥,但是李鹏说他也遇到了有意思的事。“每一次在潜航员突破了自己上一次的下潜纪录后,大家都会为他们举行一个小小的仪式。”李鹏笑着说,大家会精心准备一桶“杂味海水”为潜航员“喝”下去。

  这桶“杂味海水”可谓是大家精心调配:用在船上能够找得到的各种调料、酒水、饮料等等,无论是热的还是冷的,红的白的,还是甜的辣的,一起放进大桶里再装满海水,等待着潜航员登船。“破了自己纪录的潜航员上岸后,就会乖乖地坐在那里,很享受地让大家将这桶水从头浇到脚,全船的人都会见证这一时刻,满满的仪式感。”李鹏笑着说,他第一次看到这个仪式的时候不太理解,后来请教了同船的前辈,才知道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了。“就好像与大海接触的人一定要与海水有一种交融感一样,这是为海试人定制的特殊仪式。”

  甜

  现场见证万米洋底直播

  作为全球首次万米洋底电视直播,西安光机所除了提供全海深对接通信与高速数据传输系统外,还研制了全海深超高清摄像机、3D摄像机、全海深小型高清相机,为此次万米海底作业及万米载人深潜电视直播提供了技术支撑与保障。可谓是成为全球人看到这一幕的“眼睛”。

  “从‘蛟龙’到‘勇士’,以往从事海试工作的科研人员都是通过语音设备或者图片了解到海底的情况,或者是潜航员们通过自拍相片,介绍舱内的情况,这次‘奋斗者’号的直播让大家通过视频的形式看到了海底和舱内的情况,在全球是首次。”李鹏说,当时在科考船上有位老科学家腰部扭伤,为了看直播,还是强忍着疼痛守候着,当看到潜航员直播画面后,老人激动地流泪了,这让他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对祖国深沉的爱。

  “同船的伙伴拍拍我的肩膀,拉着我连声说太棒了、太棒了,让我感觉到真的非常骄傲和自豪。”李鹏告诉记者,他很幸运能够在现场见证中国海试历史性的一刻。“探索星辰大海是艰辛而漫长的征程,我们将不忘初心,奋力前行,继续弘扬科学精神,为中国深海科考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记者 关颖

 

原链接:点击前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