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四项成果获陕西省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日前,2010年陕西省科学院科技进步奖评审结果揭晓。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完成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干涉成像光谱仪”、“超短脉冲光纤激光技术及其工程化应用”、“有机光致变色光信息存储于处理机理和应用研究”、“高增益掺钕激光玻璃材料研制”等四项成果获得2010年陕西省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干涉成像光谱仪”是一台集物理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为一体的以Sagnac横向剪切干涉仪为核心部件的空间调制干涉型成像光谱仪。在我国首次探月工程中,该设备与x/γ谱仪相配合,共同完成此次探月四大科学目标之一的“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成份与物质类型的含量与分布”的科学探测任务。设备在轨运行期间,共获取全月面78%区域的多光谱序列图像,所下传图像清晰、层次纹理丰富,已完成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橄榄石等主要月球铁镁质矿物在月表的分布等探测任务。该设备是国际上首次实施对月面的可见光近红外连续光谱探测,也是国内首台上星的干涉成像光谱仪。

全光纤超短脉冲激光技术及其工程化应用项目瞄准国际超快激光前沿领域,以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应用为需求牵引,在超短脉冲光纤激光产生、放大新机理、新方法、新结构等以及工程化应用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并在该领域创造了多项国际最高研究记录。该项目在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展了超短脉冲掺镱光纤激光器工程化应用并取得突破,研制了数套工程化掺镱光纤飞秒和皮秒激光器并已提供用户使用,为我国超短超强激光技术发展及大科学工程应用提供了新型种子源技术支撑和工程化产品,也为我国超快基础科学、激光微加工、生物光子学等其它应用领域提供了新型高集成高效超快光源技术手段。

有机光致变色光信息存储与处理机理和应用研究项目以有机信息光功能材料为研究对象,重点对生物分子和有机分子光致变色材料的光致变色机理、光致各向异性机理,偏振全息存储理论以及在光信息存储和处理应用方面进行研究。该项目在对生物分子光致变色材料—菌紫质(BR)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发现BR膜在飞秒激光双光子诱导下产生永久变色及偏振现象(F态),发明了基于F态一次写入多次读出光存储和光学数据加密技术,以及使用BR作为可擦写记录材料的多维复用全息光存储技术,首次在生物分子材料上实现了数据编码的高密度全息存储,存储密度达到200Mbits/cm2,并实现了偏振复用加角度复用的多维全息存储技术,为进一步提高全息存储密度提供了新的方法。

高增益掺钕激光玻璃材料研制项目主要从高增益掺钕激光玻璃的配方优化、高光学均匀性掺钕激光玻璃的熔制工艺技术和成型工艺技术以及高光学均匀性掺钕激光玻璃的精密退火工艺技术等几个方面开展创新性的研究。该项目通过对材料结构和配位场对称性对增益系数影响的机理研究,提出并实现了有效提高激光玻璃材料增益系数和量子效率的技术途径,通过对材料配方和工艺过程的优化,成功研制出高增益掺钕激光玻璃。材料在受激发射截面、荧光寿命、光学非均匀性、吸收系数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高功率、高能激光驱动器提供了关键激光工作物质,并为国家高技术的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