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超光谱成像仪在轨运行三周年

2011年9月6日,是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即“环境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三周年的日子,这也标志着由我所研制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星主载荷之一——“超光谱成像仪”已在轨可靠运行了整整三年时间,达到了设计寿命。

HJ-1-A卫星

环境卫星超光谱成像仪采用空间调制干涉光谱成像原理,可同时获取目标的两维空间信息和一维光谱信息,具有宽谱段和精细光谱的特点(光谱探测范围0.45~0.95mm,平均光谱分辨率5nm)。是我国第一台星载对地观测干涉型超光谱成像仪,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超光谱成像仪主体

环境卫星超光谱成像仪于2002年启动研制工作,在长达6年的研制过程中,在所领导的关心、鼓励和所内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下,项目组全体同志齐心协力、勇于创新、辛勤工作,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按照卫星总体要求圆满地完成了初、正样产品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多项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发表期刊论文数十篇,带动了我所航天项目的发展,奠定了我所在国内“光谱成像”领域的学科地位。

2008年9月6日,超光谱成像仪随环境卫星发射升空,2009年3月,完成在轨各项测试工作后,正式交付用户。在轨工作三年以来,设备工作稳定,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甚至超过了研制任务要求。在轨运行期间,超光谱成像仪累计获得数十万景数据产品,数据量超过50TB,其数据已分发给民政部、环保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和中国科学院等70余家用户单位。应用研究表明,光谱仪获取的数据为土地利用、植被分类等特征信息识别与分类,旱灾监测与评估,森林火灾恢复监测,农作物评估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在水华灾害监测,地表参数反演,植物生物量估算等诸多定量化应用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小麦病虫害范围与强度监测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2009年,“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超光谱成像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日前,卫星总体已组织相关专家开展“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在轨评估及后续发展的积极推进工作。这意味“超光谱成像仪”将继续“服役”,在轨运行工作。

(光谱室提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