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光机所王虎团队《杂散光抑制与评估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王虎研究员专著《杂散光抑制与评估技术》成功入选202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该书预计于2025年底前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是由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委员会管理的专项基金,主要资助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领域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优秀学术著作出版。2024年该基金全国资助200项,此次入选彰显了我所在光学工程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杂散光抑制与评估技术》一书构建了“机理—模型—设计—仿真—测试—评估”闭环技术链,系统性梳理杂散光抑制与评估技术领域研究路线,旨在帮助读者从概念认知、方法掌握到工程应用三个维度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全书在阐释核心理论的同时,深度整合作者团队成果与国内外经典、前沿研究及应用案例,全面呈现当前杂散光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最新突破。该书对航天、航空、遥感等前瞻性、战略性科技领域的杂散光抑制与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也为相关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扎实支撑。

图 王虎团队

王虎团队长期深耕于空间敏感器光学技术、杂散光抑制与评估技术、空间目标模拟及评估技术等领域。团队始终将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研发的高精度天体敏感器光学产品装备了包括嫦娥系列、神舟系列以及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专项。围绕杂散光抑制及评估技术,团队牵头完成了《点源透过率杂(散)光测试规范》团体标准制订、国产首套杂散辐射分析软件表面散射模块及光源模块的研制开发工作,并承担了10余套杂散光测试整实验室设计及建造任务。2024年,团队出版了《空间光学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24.9)。

《杂散光抑制与评估技术》主要内容

从“机理—模型—设计—仿真—测试—评估”全链路,介绍了杂散光的概念、抑制方法以及测试评估技术。首先介绍了杂散光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分析了杂散光的来源;其次介绍了辐射传输基本概念及辐射传输理论;再次阐述了杂散光表面散射特性及抑制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对杂散光仿真分析过程进行了介绍;最后就抑制效果的评估方法及测试技术进行了介绍。通过理论与案例的剖析,帮助大家初步掌握分析杂散光问题的方法思路及抑制方法和评估技术。

全书力图让读者在三个维度上有收获:

概念维度:快速识别炫光、鬼像、热辐射、散射光晕等不同形态的杂散光,洞悉其“能量管理”本质——把不该到达像面的能量减到最低,把必须保留的能量用到极致。

方法维度从辐射传输方程、BSDF/ARS/TIS等表面散射模型,到杂散光分析软件、逆向优化,提供“从物理模型走到工程图纸,再让测试数据回到设计闭环”的完整工具箱。

工程维度:遮光罩、挡光环、消光涂层、冷光阑、多级随动遮光罩、微结构挡光板、低污染装配工艺等硬件细节,以及VGI、PST、时间分辨测试系统等评估手段,均给出可落地的设计范式与实测案例。

(空间室 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