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光机所多名研究生荣获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奖

  根据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工作部署,中国科学院大学共评选出2021年度院长特别奖61名、院长优秀奖307名。西安光机所共有1人荣获院长特别奖,4人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具体名单如下:

  院长特别奖 

  孙昊 (导师:卢孝强研究员)

  院长优秀奖 

  池娇 (导师:刘红军研究员)

  宁海龙 (导师:袁媛研究员,卢孝强研究员)

  王娜娜 (导师:王屹山研究员)

  张永斌 (导师:刘红军研究员)

  获奖学生介绍: 

  孙昊,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2017级博士生,导师为卢孝强研究员和郑向涛副研究员。在学期间主要从事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分类研究工作,主要围绕遥感图像中目标尺寸多变、旋转角度多变、光谱-空间信息协同表达三个关键问题,结合深度学习框架构建了一系列适合遥感图像的分类模型,有效提升了地物目标及场景的识别精度。博士期间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等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基于以上研究,共撰写论文6篇,在TOP期刊已发表论文4篇,其中2篇一作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世界前1%)。申请发明专利3项,其中已授权2项,已受理1项。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Neurocomputing、Cognitive Computation等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等。

  池娇,光学专业,2015直博生,师从刘红军研究员,在学期间开展的主要科研工作为基于亚波长周期纳米阵列结构的中红外微纳光子功能器件机理研究与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四点。提出了基于双层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的中红外光调制器的设计方案,解决了中红外光调制器设计中存在的插入损耗与调制深度无法共同优化的问题,为中红外波段应用需求中的光调制器研究提供了合理可行的方案。设计了基于旋转双层石墨烯莫尔条纹的中红外圆偏振光控制器,解决了中红外圆偏振控制器设计中存在的结构复杂、圆二色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亚波长周期硅纳米散射体阵列与铌酸锂波导相结合的中红外波长转换器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具有转换效率高、结构尺寸小、鲁棒性强的特点,为解决中红外光探测器探测效率低、结构尺寸大的问题提供了思路。提出了基于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增强中红外波长转换器的设计方案,为中红外波段石墨烯非线性光子功能器件的研究拓展了新的思路。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SCI论文5篇,获得的荣誉包括: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毕业生”等。

  宁海龙,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2016级硕博连读,师从袁媛研究员和卢孝强研究员。在学期间主要围绕视听多模态认知学习开展相关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篇。分别从跨视听信息转化、跨视听信息匹配、跨视听信息检索以及视音频认知理解四个关键问题展开系列研究,有效提升了视听影像数据分析算法的性能。

  1.针对跨视听信息转化中的语义信息保留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保留的图像音频描述生成算法。研究成果发表在Neurocomputing。

  2.针对跨视听匹配中的特征可对齐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解纠缠表达学习的跨视听匹配算法。研究成果被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录用。

  3.针对跨视听检索中的多重关系建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一致性表达学习的跨视听检索算法。研究成果被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录用。

  4.针对视音频认知理解中的协同关系建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物启发性视听线索整合的注意力预测算法。研究成果已投稿到IEEE Transactions onCybernetics。曾获得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

  王娜娜,2018级博士,光学专业,师从王屹山研究员。博士期间主要工作是为阿秒脉冲的产生研发高重复频率,高功率的飞秒驱动光源。其中以全光纤激光器为种子源,传统Yb:YAG晶体棒为放大增益介质搭建了一套啁啾脉冲放大(CPA)系统,使用直接接触式制冷方案将Yb:YAG晶体棒浸入水中直接冷却,获得了200 kHz重复频率下24 W的高稳定性高光束质量飞秒脉冲输出。另外搭建了一套基于单晶光纤的CPA系统,获得了当时利用单晶光纤放大器在百kHz重复频率下的最高放大输出功率,进一步证实了单晶光纤这种新型增益几何结构在高功率放大以及高光束质量脉冲输出方面的应用潜能。搭建了以全光纤激光器为种子源、以棒状晶体和单晶光纤为放大增益介质的三级CPA系统,实现了百瓦级的高重复频率高稳定性的脉冲输出,是当时国际上报道的同时具备了高功率、高稳定性、高重复频率的单晶光纤脉冲放大系统。博士期间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并以第一作者在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Applied Optics、Laser Physics Letters(共同一作)等国际光学期刊发表SCI论文四篇,在2018年、2020年、2021年分别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并在202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标兵”的荣誉称号,在2020年获得了博士生国家奖学金等。

  张永斌,专业光学,2015级直博生,师从刘红军研究员。博士阶段主要从事强噪声湮没下弱光图像随机共振重构方面的研究,以解决强散射环境下基于滤波的传统弱光图像重构技术难以有效复原低对比度图像的问题。博士期间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建立了用于研究弱光图像随机共振重构的光学准粒子模型,该模型直观地仿真了噪声对驱动信号的非线性响应特征;提出了基于光诱导光子晶体的离散型弱光图像重构方法,在通道效应和自聚焦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弱光图像以周期有序的方式被增强重构;提出了基于种子调制不稳定性的弱白光图像重构方法,实验上采用异步探测的方法测量弱光图像诱导的折射率梯度势,实现了白光照明条件下及雾散射条件下的图像重构;提出了一种基于磁光分子重定向效应的随机共振重构方法,避免了向列相液晶的维度约束对图像重构效果产生影响。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hysical Review Applied、Optics Express、IEEE Access、Applied Physics Expres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篇,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实验室开放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一等学业奖学金、2016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三等奖等荣誉。(研究生部  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