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月27日,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召开“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专家解读会”,发布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独立或合作取得的8项重大科学成果入选。

  这8项成果为: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刘真团队完成)、创建出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覃重军和薛小莉团队、赵国屏团队,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金秋团队等完成)、研制出用于肿瘤治疗的智能型DNA纳米机器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丁宝全、赵宇亮团队,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颜灏团队等完成)、首次直接探测到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1TeV附近的拐折(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常进团队等完成)、揭示水合离子的原子结构和幻数效应(北京大学江颖团队、中科院/北京大学王恩哥团队等完成)、创建出可探测细胞内结构相互作用的纳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术(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栋团队、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Eric Betzig等完成)、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团队等完成)、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朱照宇、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慰文、英国埃克塞特大学Robin Dennell团队完成)。

  其他2项入选成果为:揭示抑郁发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郁机制、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基础研究科普宣传,促进公众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程序分为推荐、初选和终选3个环节。《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5家编辑部推荐了353项科学研究进展,均是在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期间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

  2018年12月,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召开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初选会议,按照推荐科学进展的学科分布,分成数理和天文科学、化学和材料科学、地球和环境科学、生命和医学科学等4个组,邀请专家从推荐的科学进展中遴选出30项进入终选。终选采取网上投票方式,邀请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部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等2600余名专家学者对30项候选进展进行网上投票,得票数排名前10位的最终当选。

 

相关链接: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