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疲劳成都32岁IT精英猝死在上班路上
2009年3月18日上午8:34,成都科华北路与锦绣路相交的丁字路口,背着电脑包的田金勇走着走着,突然身子前倾,扑倒在地。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展开抢救,仍未挽回他的生命。田金勇才32岁,在一家IT公司上班,他身后留下一对才一岁零两个月的双胞胎女儿。
社会精英猝死事件频发
2005年2月24日,域名注册系统顶尖专家、中国频道的CTO黄柏林在37岁初为人父时病逝;
2005年8月5日,年仅36岁的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导何勇,因过度劳累英年早逝;
2005年9月18日,正值中秋,年仅38岁的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猝死;
2005年11月18日,摩托罗拉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格利高里•弗洛斯特突然死亡;
2005年12月中旬,46岁的前IBM大中华区政府及公众事业部总经理李清平突发心肺衰竭去世……
中关村平均死亡年龄 53.34岁
按1992年维多利亚会议提出的健康四基石: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
四基石的效果:1996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指出,采用健康四基石为健康生活方式,可使美国人平均寿命延长10年,高血压下降55%,脑卒中下降75%,肿瘤下降1/3,糖尿病下降50%,冠心病事件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一般吃得过饱、喜欢饮酒、容易兴奋三个特征是诱发猝死的三个原因。此外还应注意“三个半分钟”:夜间睡醒时先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再坐起,坐半分钟;然后再转到床边,两脚下垂半分钟。注意“三个半小时”:早晨行走半小时;中午最多睡半小时;傍晚行走半小时。心理平衡“三个正确”: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
正确预防远离猝死
据《光明日报》报道,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比10年前缩短了5.18岁。
“高智能、低体能”是人们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描述。2002年上海10家主要新闻媒体联合调查结果,新闻工作人员死亡年龄集中在40至60岁年龄段的占78.6%,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有人根据他们辞世的年龄特点,总结出“49岁现象”,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仍然是中年知识分子体质下降、劳累过度等等。
累也要有尺度
32岁,人生最宝贵的黄金年龄,田金勇匆忙上班的脚步却戛然而止。让人心痛的是,他的身后还留下一对才一岁多的双胞胎女儿……相对于2005年频发的IT界高管猝死,田金勇的死虽然是个案或许不会引起更广泛关注,但它真实地表明,白领过劳死现象已开始出现在我们身边。
网络上曾有帖子说“加班和劳累是IT人永恒的话题”,众多IT人的离去或许就是一明证。但我想说的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生命之树常青的艺术,学会调节、学会适应、自我减压。完全把过劳死现象的产生归罪于外部原因,过于简单化。诚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职场竞争加剧,必然导致人们身体和精神压力加大。但白领们应该明白的是,既然压力的到来不可逆转,我们就应该从提高个人的适应能力入手,倡导科学、理性的工作方法和生活态度,从而正视压力,有效地调整自我,缓解压力。
此外,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积劳成疾、死而后已”奉献标准。为了某些工作目标不看病,不检查,不休假,不疗养,睡不足,带病干的“五不一干”,其精神可取,其做法则越来越与“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理念相悖。累了就需要休息,这是科学的态度。日以继夜地蛮干,表面上看是奉献不少,其实效率却不可能高,甚至会南辕北辙。
上海黄浦区中心医院内科副主任樊雨良说,50岁对知识分子来说,是耕耘和收获的黄金时期。一批知识精英在这个时候猝然离世,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损失,更是社会和国家的损失。而我要说的是,只有一个好身体,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