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AI+光学”融合创新研讨会正式开幕

图 大会主题

7月16日,首届“AI+光学”融合创新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正式开幕。本次会议旨在推动我国“AI+光学”学科的创新发展,深化产学研合作,为相关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会议以“AI赋能,光学引领”为主题,聚焦AI与光学交叉融合的关键领域,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人工智能、光学等领域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AI 光学成像、AI 光电融合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陕西省光学学会主办,iOptics《智能光学(英文)》、Ultrafast Science、《光子学报》、超快光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青促会小组、电磁空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西安市空间敏感器光学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协办。

图 会议现场

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光电学院院长樊仲维教授主持,西安光机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孙传东,大会主席王建宇院士、邵晓鹏(西安光机所副所长)分别致开幕词。

图 樊仲维主持开幕式

孙传东在开幕致词中指出,当前以AI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重塑未来。西安光机所已将“AI +光学”作为研究所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打造“高快智”的学科体系,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在“AI +光学”交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突破与进展。他指出,举办此次大会,一是要搭建高端交流平台,汇聚顶尖学者,分享 AI 与光学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前沿动态和前端思考;二是促进深度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激发思想碰撞,推动 AI 在光学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层面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三是探索未来发展方向,共同研判“AI +光学”融合创新的关键科学问题、技术瓶颈与发展路线,为国家相关领域战略布局提供智力支撑。他期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携手并肩,勇立潮头,共同推动 AI +光学交叉领域的蓬勃发展。

图 孙传东致开幕词

邵晓鹏在致词中指出,陕西省光学学会成立于1980年,理事单位涵盖了众多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推动光子产业链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AI已从科研的辅助工具演变为科技革命的"操作系统",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iOptics创刊生逢其时,必将引领“AI +光学”的高速发展。他强调,当 AI 遇见光学,既要做技术的整合者,更要做新范式的定义者,要以陕西人拧劲和勇立潮头敢为先的开创精神,奋楫扬帆谋新篇,共同开启智能光学的奇点时刻。

图 邵晓鹏致开幕词

王建宇线上致词。他表示,“AI for Science”这一革命性范式正深刻重塑科研图景,本届大会主题“AI赋能 光学引领”精准描绘了当今科技前沿最具活力的交叉领域。他指出,“AI for Optics”致力于解决复杂光学难题、不断拓展应用边界,“Optics for AI”则聚焦于构建光子AI硬件、突破传统算力瓶颈,二者的深度结合不仅是必然趋势,更是颠覆性创新的沃土。他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期待iOptics茁壮成长,引领全球智能光学发展的新浪潮。

图 王建宇致辞

开幕式上举行了iOptics期刊创刊仪式。该刊由西安光机所主办,是我国首个AI与光学交叉融合领域英文学术期刊,王建宇,邵晓鹏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高新波担任主编,中山大学周建英担任执行主编。期刊聚焦光学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医学的跨学科融合,专注于报道AI赋能光学、光学赋能AI多学科交叉领域前沿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

iOptics创刊仪式

首日大会报告精彩纷呈,六位专家分享了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

图 西安光机所邵晓鹏作《从物理到信息:下一代光学系统控制新范式》报告

图 中山大学周建英作《视觉信息的物理连接及图像融合研究》报告

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朝阳作《从爱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计算机工程》报告

图 北京理工大学王涌天作《经验到智能 --AI 驱动的自由曲面成像优化与 AR 近眼显示应用》报告

图 北京大学黄铁军作《高速脉冲连续摄影原理、光电探测器和机器视觉系统》报告

图 南京理工大学左超作《超快三维成像与测量:从多帧条纹相移到单帧深度学习》报告

会议开幕式、iOptics创刊仪式及首日大会报告在热烈的交流与研讨中圆满结束。后续议程将围绕AI 光学成像、AI 光电融合、AI 光通信等6个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会议同期还将举办iOptics第一届编委会会议。

(信息中心 供稿)


附件下载: